登入選單
返回題目搜尋
題目 : (MN106) 論文_Thesis
Nursing research :designs and methods
作者Watson, Roger
分類號R47-3 WAT
出版社Churchill Livingstone/Elsevier
出版年c2008.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nurses :appraisal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作者Schmidt, Nola A.
分類號R47-3 SCH
出版社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出版年c2019.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Handling qualitative data : a practical guide
作者Richards, Lyn
分類號C3-3 RIC
出版社SAGE
出版年c2015.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作者Denzin, Norman K.
分類號C3 DEN
出版社SAGE
出版年c2018.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nursing & healthcare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
作者Melnyk, Bernadette Mazurek
分類號R47 MEL
出版社Wolters Kluwer
出版年c2019.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作者Silverman, David
分類號C3 SIL
出版社SAGE
出版年c2017.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新冠疫情下澳門急診護士心理壓力變化及應對之研究
作者陳意張栢菱尹一橋
分類號R471-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目前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除了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外,還對大眾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特別是前線醫護人員,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影響尤為嚴重。在澳門,急診護士是發熱風險篩查的第一道防線,所受的心理壓力和衝擊不容忽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急診護士在COVID-19疫情下,面對預檢分診工作產生的各種心理壓力變化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上述急診護士如何應對預檢分診工作所產生的心理壓力,為日後制訂疫情相關對策和措施提供實證。方法:本研究將應用Lazarus和Folkman的壓力認知應對理論,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向十位急診護士進行資料收集,運用Colaizzi七步驟進行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急診護士在面對疫情的心理變化反應具有多樣性,主要分為負面反應和正面反應兩大類,常提及的負面反應為「壓力」、「擔心」、「害怕」、「無奈」,較常提及正面反應為「使命感」、「有信心」。(二)影響心理變化反應的因素亦十分多元,負面反應影響因素來自於工作的變化、疫情未知和不確定性、工作的條件、人際互動等方面,正面反應影響因素來自於對護理專業的使命感、認同感、責任感;疫情漸趨穩定和受控;同事間正向工作氛圍、形成團隊;各方面的支持。(三)急診護士在應對疫情時以問題焦點應對為優先,如提高自身感控防護意識及行為,主動查詢獲取更多疫情相關資訊,尋求他人協助,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會使用情緒焦點應對方法,未發現有過於消極的態度和行為去應對問題。(四)本研究亦發現到急診護士對各方應對疫情的期望,如希望加強與前線的溝通,提高政策措施公佈的透明度;增添相應的培訓;情緒上的支持。結論:疫情期間負面反應和正面反應會影響急診護士的心理壓力變化,這些反應在疫情期間同時存在,正面反應亦會幫助受訪護士克服負面反應,而反應的影響因素十分多元,須重視並解決負面影響因素,加強正面影響因素,幫助急診護士使用有效方法應對疫情的心理壓力變化,為日後澳門制定相關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澳門中學生心肺復甦知信行與培訓意向之現況調查—以澳門某中學為例
作者黃嘉莉胡笑霞
分類號R54-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 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澳門中學生心肺復甦知識、態度、行為及培訓意向之現況,探討其相關影響因素,為開展中學生校園急救教育提供證據。方法:本研究為描述性調查研究,以網上電子問卷形式,收集澳門某校中學生心肺復甦知信行現況之相關數據,並用SPSS軟件作統計學分析。結果:本研究有308名學生參與,回應率為49.44%。學生在心肺復甦知識測評的平均得分為50.75分,合格率為46.1%;在培訓及施救態度部分的平均得分為28.98分,每題的平均分數為3.62分;在培訓及施救行為意向部分,74.4%學生表示願意參加心肺復甦技能培訓,66.2%學生表示不會向呼吸和心跳停止的人施救。曾參加過急救培訓及取得急救資格證書的學生,與其心肺復甦知識測評得分有明顯差異,與其施救信心之間的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家人患有心臟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學生,與其培訓及施救態度得分亦有顯著差異。結論:澳門中學生心肺復甦認知水平屬中低程度,接受急救培訓的普及率低,其心肺復甦培訓及施救態度偏向積極,但培訓及施救行為意向偏低,對學習急救缺乏興趣,缺乏施救的信心。建議以學校為主導,大力開展校園急救教育工作,善用電子教學資源,以動畫演示、情境體驗及互動遊戲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急救的興趣,提升其施救的信心及意願。
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梁銘詩毛愛妹
分類號R459.5-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瞭解澳門地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現況,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以上研究結果為護理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準的方案提供依據。方法:採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澳門某醫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療3個月以上以動靜脈內瘻為血管通路的患者18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採用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建立Excel數據庫和採用SPSS 22.0英文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18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在23~62分之間,平均為40.94±8.21分(總分80分),其中四個維度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為執行自我護理、問題解決、夥伴關係、情緒處理。(2)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準與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況、居住情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時長、併發症個數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狀況較差(P<0.05)。三個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31.0%。結論:澳門某醫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狀況不理想,處於中等偏低水準。年齡、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須重點關注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透析患者,制定個體化、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及干預措施,從而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準。
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陳啟念尤黎明張栢菱
分類號R459.5-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描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現狀,並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澳門某醫院血透中心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和臨床情況調查表、平均透析間期體重增加百分率(%IDWG)、液體攝入依從性量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和社會支援評定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SPSS 22.0中文版軟體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23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IDWG平均為4.38±1.16%,不依從液體攝入限制的有60例,占26.1%。使用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平均得分為14.24±5.49(評分及得分範圍均為6-30分)。(2)患者的自我效能總分的均分為6.50±1.87,屬中等水準程度。社會支持總分的均分為32.50±7.94,屬中等水準程度。(3)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IDWG在年齡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年齡越大,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越小;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比無宗教信仰的患者的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小。(4)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液體攝入依從性與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援水準均呈負相關,即患者自我效能或社會支援水準越高,%IDWG值越低,即液體攝入依從性越好。(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和自我效能進入了以液體攝入依從性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該模型能夠正確分類75.2%的研究對象。結果提示,年齡和自我效能均為保護因素(OR<1)。年齡每增加1歲,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降低3.0%。自我效能每增加一個單位,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降低25.5%。結論:(1)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液體攝入依從性較好。(2)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水準及社會支持水準均呈中等水準。(3)年齡越大、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越小。社會支持對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作用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澳門護士職業倦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作者何安妮尤黎明張栢菱
分類號R192.6-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探討澳門護士的職業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於2020年1月至3月,以本澳醫院機構現職擔任護理職務之全職護士為調查對象,採用社會人口學資料、MBI職業倦怠量表、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CD-RISC心理彈性量表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採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澳門護士職業倦怠各維度發生倦怠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本研究回收261份問卷,有效問卷256份,有效率為98.08%。(1)在職業倦怠方面,本澳護士呈現較高程度的職業倦怠,在職業倦怠三個維度中,護士呈現高度情感衰竭、高度去人格化、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百分比分別是57.0%,48.4%,52.3%。(2)工作壓力方面,較多護士處於中度壓力水平(60.2%),工作壓力中以工作量及時間方面維度屬重度壓力,佔64.5%。說明本澳護士的工作壓力屬中度壓力,壓力來源是以工作量及時間方面為主。(3)心理彈性方面,中位數及百分位數得分為59(52, 69)分,低於香港常模、美國常模,其中心理彈性條目得分低於2分以堅韌維度為主,說明本澳護士的心理彈性水平較低。(4)單因素分析發現男性、年齡越小、工作年資越低、職位越低、重急症科工作的護士的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越大。未婚、無子女、學歷低、職位越低的護士的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風險越大。(5)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護士工作壓力越大,其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越高,個人成就感越低,但個人成就感受工作壓力影響較小。護士心理彈性越好,其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越低,個人成就感越高。(6)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工作壓力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的危險因素,工作壓力每增加一個單位,出現高度情感衰竭和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分別會增加10.1倍和4.1倍;心理彈性是情感衰竭、個人成就感的保護因素,心理彈性每增加一個單位,出現高度情感衰竭和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風險分別會降低3.2%和9.0%;性別、工作年資是去人格化的保護因素,女性護士發生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較男性降低79.5%,工作年資每增加1年,出現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會降低16.5%。結論:本澳護士職業倦怠較嚴重,降低工作壓力,提高心理彈性可能有助降低職業倦怠。建議護理管理者應關注護士的倦怠現狀,可從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制定措施,以減低工作壓力;制定提高心理彈性的培訓,有利緩解職業倦怠。
探討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劉苑儀毛愛妹
分類號R459.5-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生命意義感是影響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預測因素。澳門尚缺對透析患者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感現況以及分析社會人口學特徵及疾病治療相關因素的不同變項對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感及其各層面的影響,期望為針對性開展實證爲本的生命感臨床幹預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採用問卷調查法及方便抽樣方式。在2020年1月1日—1月31日期間,於澳門某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通過「一般資料調查表」及「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義量表」對249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此量表共26個條目,含生命目標、生命價值、自我概念、和靈性四個層面。運用SPSS 22.0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徵、疾病相關資料及生命感水平得分採用描述性統計。而患者的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採用推斷性統計,包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及多重綫性回歸分析。結果:共發放問卷249份,回收249份,合格238份,合格應答率為95.58%。具體研究結果如下:(1)患者的生命感水平總分(93.75±10.00分)及各層面得分相對較高。在生命感層面中,得分由高到低分別是生命價值(26.67±3.66分),生命目標(25.77±2.81分),自我概念(21.86±2.53分),靈性(19.45±3.94分)。(2)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宗教信仰、接受透析治療病程、症狀困擾與整體生命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婚姻狀況、居住情況、教育程度、個人每月經濟收入、有無罹患腎臟病以外的其他慢性病與整體生命感的得分差異未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pearman相關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齡與患者整體生命感無關(p>0.05)。多重綫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女性、有宗教信仰、透析病程6-10年、透析病程10年以上、無症狀困擾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有獨立影響(p<0.05)。結論: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水平處於中等偏高水平。性別、宗教信仰、接受透析治療病程及症狀困擾與整體生命感有關。性別女性、有宗教信仰、透析病程6-10年、透析病程10年以上、無症狀困擾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的獨立影響因素。因此,透析護理工作者應參考上述結論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生命感幹預,從而提高生命意義感水平,促進身心健康。
澳門醫院護士留任意願與護理執業環境關係研究
作者許倚珊曾秀梅張雲
分類號C93:R47-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全球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實證顯示護理執業環境直接影響護理人員的留任意願,本研究探討澳門醫院護士留任意願與護理執業環境之相關性。方法:以橫斷面研究設計,選取澳門醫院護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基本資料表、中文版護理工作環境量表(CPES-NWI)及留任意願量表,有效樣本數為217份。結果:澳門醫院護理執業環境為良好,五項因素中以「以護理為基礎的照護品質」得分最高(M=2.86,SD=0.38),「足夠的護理人力與各類資源」得分最低(M=2.17,SD=0.53);護士留任意願為中等程度;不同學歷、工作單位、婚姻狀況的護士與CPES-NWI條目總均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不同年齡、婚姻狀況、護理年資的護士之留任意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PES-NWI總平均分及其各維度得分與留任意願均為正相關(ρ=0.52, p<0.001)。結論:澳門醫院護理執業環境水平為良好,留任意願為中等水平,護理執業環境與留任意願呈正相關關係。解除護理人力問題除了增加招募及培育護士外,更應於本澳醫療環境加強推廣正向執業環境(Posi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的概念與文化,透過改善護理執業環境,增加護士的留任意願。
The preval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workplace violence toward psychiatric nurs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Jiangmen-China.
作者Ng, Pui SanZhu, MingXiaXu, QingXin
分類號R192.6-533
出版社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
出版年2021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Background: Workplace violence (WPV) often occurs among health workers. Psychiatry department is also the top three of the most frequent to experience workplace violenc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especially in mental health. A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nurses. Improving nurses’ quality of life is of great help to their work performance and patient safe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PV among psychiatric nur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OL. Objectives: (1) to examine the prevalence of workplace violence against psychiatric nurses; (2)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urses with and without workplace violence in terms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3)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place violence and QOL in psychiatric nurses in Jiangmen-China. Methods: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to comprehend data on 135 nurses in a hospital of Jiangmen. The scale SF-36 measures quality of life. SPSS Version 22 was used to analyze data.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arisons of th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between nurses with and without WPV exposure. Mann-Whitney U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s well as QOL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WPV and QOL. Results: A total of 135 questionnaires were included. About 71.1% of psychiatric nurses explored in WPV and the most frequent violence were verbal (64.4%) and physical violence (45.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shift work and worry level of WPV (p<0.05). Subjective worry level also was found to relate to nurse’s quality of life (p<0.05). WPV can affect QOL especially in mental dimension(p<0.01). The perpetrators were patient and patient’s family. Head nurse, colleagues and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are the ones who were encouraged to report WPV. Conclusions: WPV can affect psychiatric nurses’ QOL. It is time to change and reduce the risk to provide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Colleagues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reporting workplace violence.
澳門某醫院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吳麗盈毛愛妹
分類號R192.6-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護士勝任力水平直接影響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將探索澳門醫院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期望為護理管理者發展提升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採用問卷調查法,便利抽樣方式。在2021年2月1日-2月28日期間,於澳門某醫院對345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通過一般資料調查表、註冊護士核心勝任力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收集相關資料。運用SPSS26.0軟件對有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統計資料方法包括:護理人員社會人口學特徵、核心勝任力水平、社會支持水平採用描述性統計;核心勝任力影響因素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多重綫性回歸分析。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關係採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發放問卷345份,回收345份,有效問卷325份,有效應答率為94.2%。具體研究始果如下:(1) 護理人員核心勝任力總分值為156.5±25.82分,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在各維度得分按照核心勝任力七個維度的平均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法律/道德實踐3.00±0.48分、領導能力2.99±0.46分、人際關係2.94±0.49分、臨床護理2.82±0.51分、專業發展2.79±0.54分、教育/咨詢2.66±0.66分、批判性思維/科研能力2.65±0.52分。(2)單因素結果分析表明,性別女性、碩士或以上學歷、職稱越高、已婚、不同科室、護理人員年齡越大、工作年資越長的護理人員核心勝任力水平相對高於其他護士(P<0.05)。多重回歸分析表明年齡越大/工作年資越長、性別女性、碩士或以上學歷、不同科室對核心勝任力有獨立影響(P<0.05)。(3)護理人員社會支持總分為40.21±7.29分,具有一般支持度,各維度中得分由高至低分別是主觀支持21.95±4.39分、客觀支持10.70±3.67分、對支持利用度7.56±1.66分。(4)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關係,社會支持與核心勝任力的相關性系數r=0.217。結論:澳門某醫院護士整體核心勝任力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具有一般社會支持度。年齡/工作年資、性別、學歷、不同科室為核心勝任力的獨立影響因素。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關係。因此,醫院管理者應参考上述結論加強對護理人員相關培訓,以及給予護理人員更多社會支持,從而提高其核心能力及社會支持度。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amongst older people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long-term residential care: a pilot study
作者Ho, Ian KeiSmith, Graeme DrummondLi, Xiang
分類號R749.059-533
出版社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
出版年2021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Objectives: With a worldwide ageing population, demand for places in residential nursing homes has also increased, older people in these home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han thos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Macau manag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remains heavily reliant on using antidepressant as frontline treatment, despite concerns of adverse side effec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have a potential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is population. One such intervention, Dance movement therapy, has existe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for older people in nursing home who may have low mobility and fragility, there is still no specific type of dance for this target popul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ance movement therapy among older people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 in long-term residential care. Methods: This study is a pilot study with pre and post-test of applying dance movement therapy on older people, for 12 weeks in one long term residential care in Macau. Results: Mean score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Short Form of participants before receiving dance movement therapy was 10.08 decreasing to 8.08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Dance movement therapy can have the potential of minimiz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st the older people in long term residual care. In addition, further attention in future since dance therapy holds substantial promise in assisting the older people in improving their depressive symptoms. We recommend larger scale rigorous research studies in this area to fully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acy of this novel form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coping strategy,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nursing student in Macau
作者Sun, Tai LoiSmith, Graeme DrummondWang, Hui
分類號B842.6-533
出版社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
出版年2021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ses the level of resilienc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WB) of nursing students in Macau, as well as investigates the types of coping strategies they use most frequently. In particular, to cla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variables. Methods: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al study by using a structured anonymous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conducted in two local universities that provide 4-years Bachelor in nursing programme. Participants included all nursing students in Bachelors program. Students who have already receiv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re ex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Chinese version of Ryff’s PWB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10 and the Brief COPE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A total of 258 nursing students completed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female (N = 197, 76.4%) and ages ranged from 18 to 26 years old. The mean score of CD-RISC-10 was 3.01 ± 0.53. Nursing students are appeared better at using problem-approach coping strategy when they face with stress. The mean score of the Ryff’s PWB of nursing students is 4.29 ± 0.61. 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acau nursing students have moderate level of resilience, also in PWB. Macau nursing students is commonly used problem approach coping when face stress.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correlations among resilience, PWB,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in nursing students among Macau. Resilience and effective coping skills found to be a positive influence factor of PWB.
澳門某醫院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作者郁青梁淑敏歐妙玲
分類號R459.5-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速增加,而衰弱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發生率高,而澳門的醫療和社會福利制度與周邊地區有所不同,因此採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研究澳門某醫院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再通過logistics迴歸分析,找出衰弱的預測因子。方法:於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期間,在澳門某醫院血液透析中心,利用便利抽樣法對符合納入條件的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及衰弱評估。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末期腎臟病及血液透析相關屬性(透析齡、合併症、透中低血壓、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清除率)、健康屬性(身體品質指數、過去一年內有無跌倒、過去一年內有無住院、自覺健康狀況);衰弱評估採用Fried衰弱表型。所有定性資料用比值或百分比表示,定量資料以平均值和標準差表示;推論性統計以卡方檢驗、方差檢驗、logistic迴歸分析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結果:1. 成功完成165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評估和問卷調查,其中衰弱82例(49.7%)、衰弱前期73例(44.2%)、無衰弱10例(6.1%);衰弱指標發生率由高至低依次為握力差、身體活動量低、步速緩慢、疲乏、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2.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單因素分析結果為:年齡、教育程度、居住情況、治療模式、合併症多寡、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身體品質指數、白蛋白、婚姻狀況對其衰弱有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和年輕人一起居住的老年維持性透析患者發生衰弱的風險是僅有老人居住者的2.63倍,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負向評價相對於正向及普通評價更容易發生衰弱,有3種及上合併症的相對於合併1種及以下的更容易發生衰弱,身體品質指數過輕的相較於過重及正常者更容易發生衰弱。結論:澳門某醫院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發生率為49.7%;其中有和年輕人一起居住、自覺身體健康狀況負向評價、患有3種及上合併症、身體品質指數過輕的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較容易發生衰弱。根據上述結果建議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允許的範圍內適當增加運動鍛煉,以增加身體活動量,減緩肌力的退化,從而降低衰弱發生的風險。其次需要加强醫護人員對於衰弱的認知,以能夠及時關注到發生衰弱的透析人群。
澳門退行性膝關節炎長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詹海琪梁淑敏歐妙玲
分類號R684.3-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澳門退行性膝關節炎長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方便抽樣,於2021年1月至3月期間,在澳門9間長者中心對160名患有退行性膝關節炎的長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社會人口學特徵、疾病特徵)、關節炎自我管理評估工具中文版及關節炎自我效能量表-8中文版。本研究以SPSS 25.0統計軟體進行數據錄入及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關節炎自我效能和關節炎自我管理行為的得分,以推論性統計分析關節炎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澳門退行性膝關節炎長者自我管理行為總得分平均值為59.98±10.39分(得分百分比71.4%),四個維度得分依序為健康行為管理10.71±1.73分(得分百分比89.2%)、心理情緒管理21.18±5.04分(得分百分比70.5%)、尋求資源管理8.12±2.36分(得分百分比67.6%)、醫療管理19.97±5.6分(得分百分比66.5%)。關節炎自我效能總得分平均值為6.59±1.42分(得分百分比65.9%)。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自我管理行為總得分的影響因素為曾接受正規教育、膝關節炎確診年數、疼痛程度和自我效能;醫療管理的影響因素為女性、年齡、膝關節炎確診年數和疼痛程度;健康行為管理的影響因素為曾接受正規教育、體重指數過輕或適中;尋求資源管理的影響因素為年齡、膝關節炎確診年數和疼痛程度;心理情緒管理的影響因素為曾接受正規教育和自我效能。結論:澳門退行性膝關節炎長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整體得分略高於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曾接受正規教育、膝關節炎確診年數、疼痛程度及自我效能為退行性膝關節炎長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建議在社區中篩選高危人群、及早診斷和干預;制定適合長者的健康教育形式、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和優化醫療體系,以增強長者自主管理的意識及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促使長者盡早實踐自我管理行為。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in Macau
作者Leong, Ka ManNG, Wai I
分類號R737.9-533
出版社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
出版年2021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in Macau.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ion among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SCA) and quality of life (QOL) in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ng factors of QOL for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Macau.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ith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QOL and SCA among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in Macau. Parameters such as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SCA) and QOL (EORTC QLQ-C30)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able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conducted for identifying the predictors of QOL of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in Macau.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ninety Macau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emonstrates a moderate level of QOL as well as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Frequency of social group participation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The stage of breast cancer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eneral health status, functional 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cancer care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ymptom ability. Working full-time with partner/children’s support and satisfied cancer information is found to account for 59.4% of the variance in physical functioning in QOL. Satisfaction of cancer outcome is found to account for 27% of the variance in Global health status/QOL. Conclusion: Four factors wa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s predictive QOL outcome (stage of breast cancer, employment status, social support sources, information subscales in SCA). Based o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additional, longitudinal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ntribution of such factors and ways to improve nursing intervention.
澳門小學教師生命態度現狀調查
作者羅潔朱明霞王思琛
分類號B083-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 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調查澳門小學教師的生命態度的現狀,探討澳門小學教師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徵上生命態度的差異及影響因素。方法:採用橫斷面研究設計、問卷調查,方便取樣的方式。於 2020年3月3日至2020年7月11日,以一般資料調查表及生命態度量表(Life Attitude Scale, LAS)通過網上自填問卷方式,對澳門230名小學教師進行調查。使用SPSS22軟件對所收集到的問卷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分類變量用構成比、連續性變量採用均數 ±標準差進行描述性分析。用t檢驗、方差分析澳門小學教師不同人口學特徵和生命態度量表得分之間的差異,檢驗水準α=0.05。用多重回歸分析進一步驗證生命態度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結果:澳門小學教師在生命態度總得分為292.48±30.33分,其中愛與關懷層面得分最高為56.07±6.37分,其後依次是生命自主層面為53.47±7.66分,此後依次為:存在感層面為47.67±7.06分、生命經驗層面為46.09±5.87分、死亡態度層面為45.66±7.50分、理想層面為43.52±7.06分。有3.2%的教師得分高於一個標準差,有44.3%的教師得分低於一個標準差。年齡、子女狀況、職前教育類型、健康狀況、運動習慣、宗教信仰、家庭氛圍與生命態度總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重回歸分析進一步驗證,子女狀況、職前教育類型與生命態度總得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性別、教育類型、是否有親友死亡的經歷等與生命態度總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澳門小學教師的生命態度總體呈中等程度,在愛與關懷方面表現為佳;不同的教齡、子女狀況、宗教信仰、健康運動及家庭氛圍等會影響小學教師生命態度。
澳門大學生對器官捐贈之知識、態度及意願調查
作者何詩琪莊曜禎王思琛
分類號R617-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大學生較中老年人更易接受新事物,較能理解與傳統相悖之觀念,故本研究希望通過對澳門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了解其對器官捐贈知識、態度及意願之現況,探討於不同背景變項下器官捐贈的認知、態度及意願之差異情形及三者間的相關性,以及探討影響澳門大學生器官捐贈意願的因素,期望能為政府進行宣導或學校進行相關教育,提供參考的基礎。方法:本研究屬於描述性調查研究,選用橫斷式問卷調查方法,以紙本問卷調查澳門大學生對器官捐贈的知識、態度及意願,使用「器官捐贈量表」為調查工具,SPSS22.0為統計分析工具。結果:本研究共有373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器官捐贈知識整體平均得分 5.58+2.227分,器官捐贈態度的三個因素得分如下:因素一「阻礙器官捐贈的原因」平均分為37.74 +13.022、因素二「認同器官捐贈價值」平均分為16.85 +8.427、因素三「不認同器官捐贈價值」平均分為13.83+ 3.972;意願方面,60.6%大學生曾想過捐贈但尚未決定,23.1%願意但沒有簽署,2.9%願意且已簽署。在捐贈部位方面,最多人願意捐贈的器官為眼角膜、腎、心臟,最少人願意捐贈皮膚及骨骼。大學生對器官捐贈行為的意願與態度有相關性,態度因素一「阻礙器官捐贈的原因」、科系、知道如何進行器官捐贈登記、曾學習生死學相關的課程或資訊四個變項為器官捐贈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澳門大學生器官捐贈知識程度在中等偏低水準,對器官捐贈態度較正面,澳門大學生的器官捐贈意願較正向,研究結果顯示否定阻礙器官捐贈的原因、理科學生、知道進行器官捐贈登記方法、曾學習過生死學相關的課程或資訊的大學生其捐贈意願較高。
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
作者蕭詠詩曾秀梅張雲
分類號R64-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即時公開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現況,探討護士社會人口學特性、自覺工作環境對壓傷發生之因素於預防壓傷行為之差異,以及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者間之相關性,並探討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特性、自覺工作環境對壓傷發生之因素、預防壓傷知識、態度中有差異之顯著變項對預防壓傷行為之預測。方法:透過量性的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方便抽樣形式,以結構式調查問卷進行社會人口學特性、自覺工作環境對壓傷發生之可能因素、壓傷預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資料收集,最終收集得到213份有效樣本。本次研究資料在SPSS 22.0統計軟體下以獨立樣本U-檢驗(Mann-Whitney U-Test)、多個獨立樣本H-檢驗(Kruskal-Wallis H-Test)、斯皮爾曼等級相關(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及二元羅吉斯迴歸(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整體平均分為0.70±0.11分,預防壓傷態度及行為整體平均值分別為3.86±0.40分及3.84±0.59分;工作科別與近一年是否閱讀過壓傷相關文獻,在護士預防壓傷行為上有顯著差異,於外科病房及重症醫學科病房、內科病房及康寧中心、近一年有閱讀過壓傷相關文獻者之預防壓傷行為較好;護士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護士之「工作科別」及「預防壓傷態度」能顯著有效預測其預防壓傷行為。結論:澳門某醫院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屬於略差的狀況;預防壓傷態度及行為屬於尚可的狀況。因此,建議全面加強護士壓傷在職培訓、制定常規壓傷評估機制及增加護理人力及壓傷相關資源,以有效加強護士對預防壓傷知識、態度及行為的狀況,提升壓傷預防及照護之護理品質。
澳門某醫院腸手術患者加速康復外科護理改善計劃
作者余杏賢曾秀梅張雲
分類號R49-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3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通過本次護理改善計劃,期望分析影響ERAS措施執行率之因素及不同病區ERAS措施執行率參差之原因,並針對執行率偏低措施,提出建議及改善方案,以提高整體ERAS措施執行率、各病區ERAS措施執行率及ERAS路徑表填寫完整率。方法:於2021年6月至8月期間,在澳門某醫院4個外科病區中執行以下改善措施,包括:修訂臨床路徑表、ERAS護理質量巡查計劃、制定ERAS醫囑組套、組織多學科小組會議。透過檢視路徑表內容,結合病歷及醫囑系統,瞭解各病區ERAS措施執行情況及路徑表填寫情況,最終收集到47例有效個案。本計劃在EXCEL 2019軟體下以採用平均值(M)、標準化百分比(%)進行描述性分析,對計劃前後ERAS執行率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SPSS 22..0軟件中之卡方檢定對數據進行檢測。結果:在10項ERAS核心措施中,術前健康教育、術前禁食禁飲管理、疼痛管理、術前營養篩查、VTE評估、康復科會診、術後營養跟進、中醫科會診、PONV預防用藥、術後4小時進水,以上9項措施計劃後總執行率、各病區執行率均能達到70%以上,符合預期目標。中醫科會診總執行率只有40.43%,各病區執行率介乎20.00%至58.82%,未達到預期目標。而ERAS路徑表填寫完整率計劃後可提升至87.20%,符合預期目標。在10項措施中,除了術前健康教育、術前禁食禁飲管理、疼痛管理、中醫科會診外,其餘措施執行率於計劃前後對比,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澳門某醫院腸手術患者ERAS計劃執行情況理想,大部份外科病房能最大限度地落實ERAS各項具體措施,依從率不斷提高,路徑表填寫完整率較前改善。但受人力資源、考核評價制度、培訓安排等因素影響,阻礙了ERAS在臨床的推廣應用。因此,建議全面加強護士ERAS培訓、增加護理人力資源、完善軟硬件設備,並建立考核評價系統,確保ERAS計劃推行之有效性及持續性。
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調查
作者吳嘉欣毛愛妹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3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水平並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今後改善護士同理心臨床干預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在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4期間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邀請澳門某醫院在職護士進行橫斷面研究,利用傑弗遜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JSE-HP)檢測這些在職護士的同理心水平;對收集的資料運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描述在職護士同理心水平,採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背景特徵的護士同理心水平差異,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在職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結果:本次研究派發了324份問卷,回收了318份問卷,308份問卷有效,有效應答率為96.8%,參與研究護士的同理心得分範圍為79-140分(總分為140分),均分為114.40±12.73,佔總分的81.7%。三個維度條目均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分別為觀點採擇(5.74±0.72)、換位思考(5.68±1.06)及情感護理(5.25±0.67)。多重回歸分析表明護士的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是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P<0.05)。性別、文化水平、是否養育兒女、夜班數及工作部門對護士同理心水平影響無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結論:參與研究護士同理心總體水平相對較高,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為護士同理心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對臨床護理管理者制定干預計劃以提升護士同理心水平有一定意義。
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與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現狀調查
作者林美欣朱明霞王思琛
分類號R48-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公開日期: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調查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及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現況,以探討護士的照顧臨終病人經驗對他們的死亡應對能力的影響。方法:本調查採用橫斷面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在某醫院通過便利抽樣方法以自填式問卷進行,透過438份有效問卷調查,瞭解現時澳門某醫院護士的社會人口學特性、照顧臨終病人經驗及護士自我死亡應對能力的現況。樣本資料透過SPSS 22.0統計軟體下進行統計,並以使用百分比、頻數、平均值、極差、標準差進行社會人口學資料分析,以及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Scheffe檢定進行事後比較以及使用迴歸模型方法進行推論性分析。結果:澳門某醫院護士之死亡應對能力的總體得分之平均分為125.4±17分,在死亡應對能力的維度方面得分最高分是:死亡思考表達能力21.37±3.68分、得分最低是處理失落能力11.22±2.01分。護士的年齡、年資、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的不同在死亡應對能力的維度上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有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護士在死亡應對能力的得分呈顯著高於沒有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的護士(p<0.05)。結論: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得分屆乎中等水準(125.4±17分),其中,護士的死亡思考能力較強(21.37±3.68分),而處理失落能力相對較弱(11.22±2.01分);年齡長、年資高、有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護士在應對死亡時的能力表現較好。建議:多層面探討護士的死亡應對能力;為護士提供有關舒緩壓力相關支援性資源和增設臨床護士處理失落能力培訓課程。
探討澳門護生的課室專注力與學業成績關係
作者陳嘉麗伍慧兒陸嘉燕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了解澳門護士學生的課室專注力現況,及其與學業成績間之關係,探討護生課室專注力與其生活習慣的關係,包括:每天進食早餐、每星期運動量、每天睡眠時數和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等。方法:本研究使用「課室學習專注力量表」為調查問卷,于2021年1月至4月通過方便抽樣方法,對澳門兩間護理高等教育機構2020-2021年度就讀二至四年級之護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結果:本澳護生在課室學習表現出的專注力及各維度層面屬於中分組;六個分層維度最高得分是「專注強度」,最低得分是「專注選擇性」。男護生的「專注容量」比女護生表現更佳(Z=-2.04, p<0.04),充足睡眠護生在「專注持續力」表現優於睡眠不足護生(Z=-2.13, p<0.03)。學業成績與課室專注力呈中度正相關關係(r=0.467, p<0.01)。五成以上護生表示“經常”和“從來都會”每天上課前進食早餐;僅有一成五護生表示每星期做中度有氧運動時數能達標準建議;護生睡眠不足7小時占七成以上,而四成七自述睡眠質素為一般;六成八護生有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占五成二表示以社交、影視娛樂及遊戲為主要用途。課室專注力與上課前進食早餐、睡眠質素、運動量、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只有睡眠時數與專注意識狀態呈低度相關(rs=0.209, p<0.01)。結論:本澳護生課室專注力表現與其他地區同類研究之學生相約。在專注分層維度中,睡眠時間越長意識狀態表現越佳,而且獲得足夠睡眠時間,是有效增強專注持續力的因素。而結果顯示課室專注力與上課前進食早餐、睡眠質素、運動量、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無相關性,說明找出影響相關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而本研究也可作為未來研究課室專注力之基礎。建議:(1)養成期之青少年階段開始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增加睡眠時間;(2)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訓練方法三方面訓練護生提升專注力,如教師主導組成學習小組確立學習動機、舉辦培訓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