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叢書 :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總數: 73
老年期抑鬱症住院患者自殺意念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劉菲肖愛祥湯麗娟葉君榮
分類號C913.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肖愛祥教授
指導老師(副):湯麗娟高級助理研究員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葉君榮主管護師


摘要
目的:探討住院老年期抑鬱症(Late-life depression, LLD)患者自殺意念(Suicidal Ideation, SI)現狀,並分析LLD患者SI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於2023年12月到2024年3月在廣東省兩所精神專科醫院招募了218例LLD住院患者。研究工具包括自行編制的一般資料調查表、病人健康問卷條目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item9, PHQ-I9)、病人健康問卷1-8個條目(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item1-8, PHQ-8)、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 for the Elderly, LESE)、日常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S)、心理痛苦量表(The Psychache Scale, PAS)、心理痛苦耐受性量表-10(Tolerance of Mental Pain Scale, TMPS-10),採用SPSS 2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共發放問卷 230份,最終收取有效問卷218份。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8.50±7.745嵗,以女性(67.0%)、初中及以上(48.6%)、在婚狀態(66.5%)的居多。其中,參與者SI的發生率為56.9%。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煙會增加SI發生的風險(OR=17.383, P=0.016);既往有自殺自傷史會增加SI發生的風險(OR=9.357, P=0.043);心理痛苦、健康有關生活事件、社交及其他生活事件得分每增加一分,發生SI的機率分別增加25.5%(OR=1.255, P=0.007)、20.4%(OR=1.204, P=0.003)、30.2%(OR=1.302, P=0.006);心理痛苦耐受性得分每增加一分,發生SI的機率降低26.3%(OR=0.737, P=0.008)。結論:吸煙、既往有自殺自傷史、心理痛苦、生活事件(健康有關、社交及其他)是LLD患者發生SI的危險因素,心理痛苦耐受性是LLD患者發生SI的保護因素。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數預測急性胰腺炎重症化的Meta分析
作者劉圓胡笑霞
分類號R587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胡笑霞副教授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過系統回顾顧和Meta分析評估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數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重症化的預測價值。方法:AP診斷和嚴重程度分級參照Atlanta 2012標準,按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和非SAP分組,TyG指數為入院時測量,且結局可獲取對應的敏感度(Sensitivity, Sen)和特異度(Specificity, Spe)。排除重複、無關、動物試驗和無法獲取全文者。採用AP和TyG指數主题词结合自由词對文獻數據庫、臨床試驗註冊平臺、灰色文獻數據庫以及引文進行了全面的檢索,包括CNKI、SinoMed、PubMed、Cochrane、Embase、Medline、ClinicalTrials.gov、medRxiv、Google學術等。時間範圍為2008年至2024年3月6日。採用QUADAS-2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價。雙人進行文獻篩選、資料提取及質量評價。用Stata16.0雙變量隨機效應模型對效應量進行Meta分析,置信區間為95%。採用卡方和I2檢驗評價研究間的異質性大小,分析有無閾值效應。按照AP病因、研究和患者特徵進行亞組分析和Meta回歸分析。綜合受試者工作特徵曲線(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評價整體測試性能,採用診斷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 DOR)比較TyG指數與其他指標。敏感性分析評估結果穩健性,Deek’s漏斗圖評估發表偏倚,用GRADE評估證據質量等級。結果:納入了12篇研究,2篇前瞻性和10篇回顧性隊列研究,共涉及3442名患者,15.75%的患者發生了SAP。所有研究因未指明連續性納入患者和預先設定閾值,在病例選擇和待評試驗方面分別評為偏倚風險未知和高偏倚風險。所有效應量的I2>50%,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合併後的Sen為0.82 [0.77 - 0.87]、Spe為0.69 [0.61 - 0.76]、陽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為2.7 [2.1 - 3.3]、陰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為0.25 [0.19 - 0.34]、DOR為10.46 [6.85 - 15.98]、AUC為0.84 [0.80 - 0.87],Fagan圖說明TyG指數排除SAP的能力越強。Meta分析模型穩健,無發表偏倚。樣本量、男性百分比、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膽源性、脂源性和酒精性共存可能為異質性來源。TyG指數與常規預測指標診斷性能相當,TyG指數預測AP患者入ICU的DOR為4.03 [2.39 - 6.80],TyG指數預測SAP患者死亡的DOR為16.63 [5.87 - 47.15]。GRADE評級在偏倚風險方面降1級,整體的證據質量等級為B。結論:研究為首篇TyG指數預測SAP的Meta分析,但因納入的研究數量少、多為回顧性隊列研究、未說明連續納入患者和提前設定閾值,樣本量多小於300,只有中、英文文獻,結果可能有偏倚。TyG指數預測SAP具有顯著準確性,與傳統指標相當,為未來構建更好的預測模型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探索方向,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研究無資金資助,PROSPERO註冊號為CRD42023462471。
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
作者劉記張栢菱湯麗娟
分類號R192.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張栢菱助理教授
指導老師(副):湯麗娟高級助理研究員

摘要
目的:探討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方法:2023年8月至12月,以澳門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採用人口學資料、電子健康素養量表、主觀家庭社會地位問卷、自我效能量表、感知社會支持量表進行調查,採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結果:本研究回收239份問卷,有效問卷237份,有效率99.1%。(1)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得分中位數為19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5-25分),處於中上水平,53.6%澳門居民具備高的電子健康素養;70.8%澳門居民知道網上找到有用健康資源的途徑,但只有59.5%與54.8%澳門居民能評價網上健康資源及與有信心使用網絡信息來做出健康決策,表明澳門居民的電子健康素養在評價與做出健康決策方面仍有不足。(2)主觀家庭社會地位得分中位數4(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1-7分),62%的澳門居民認為自己家庭社會地位處於中等以上。(3)澳門居民的自我效能得分中位數11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3-15分),處於中等以上水平,但仍有超過一半(50.2%)澳門居民沒有信心克服較多挑戰。(4)感知社會支持得分中位數為15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3-21分),處於中等水平,同意社會支持來自家庭(65.2%)較多。(5)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較大、已婚的澳門居民的低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增加;無疾病、家庭收入高、主觀家庭社會地位高、自我效能高的居民,低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降低。(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年齡是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因素,41-50歲年齡組及51-60歲年齡組的高電子健康素養概率為18-30歲組的29.9%及30%;主觀家庭社會地位每增加一個單位,高電子健康素養的概率增加29.3%;自我效能每增加一個單位,高電子健康素養的概率增加20.4%。結論:(1)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處於中上水平,53.6%澳門居民具備較高的電子健康素養,在評價與處理健康決策方面不足。(2)年齡、主觀家庭社會地位、自我效能是電子健康素養的獨立影響因素。建議:鼓勵中老年居民保持每週參與集體活動,家庭聚會等,學習使用電子健康資源;倡議增加電子健康設備的便利性,減少困難任務;定期在社區舉辨培訓或有關活動以學習識別官方網站的健康信息。
澳門某醫院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行為的 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梁少珊許擎鑫伍慧兒孔錦偉
分類號R192.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6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許擎鑫講師
指導老師(副):伍慧兒助理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孔錦偉一級護士

摘要
目的:調查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採用橫斷面調查法,以標準預防依從性量表為測量工具,於 2023年08月 26 日至09月 17 日以紙質問卷對澳門某醫院247名護士進行調查,採用 SPSS 27.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得分為72.82 ± 3.61。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職稱、是否帶教學生、是否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是否參與在職培訓組間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性別、是否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是否參與在職培訓是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行為得分的影響因素。結論:本研究中皮膚粘膜暴露發生率較尖銳器械損傷高。本澳某醫院護士的血源性職業暴露防護行為整體處於優秀水平,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護士在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的使用,銳器用後處理行為上表現較好,但在個人防護用品中護目鏡、面罩和隔離衣的使用,銳器盒的及時處理,污染物的處理等行為情況並不樂觀。護士對相關在職培訓需求較高,但參與率較低。護理管理者應加強關注皮膚粘膜暴露等職業暴露的危害,採取針對性措施加強提高男護士、曾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不參與培訓護士的防護行為能力,建議應結合護士需求開展多形式的在職培訓,提高護士的參與度,提升護士的防護行為。
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與有效教學行為相關性研究
作者吳艷王思琛吳建煒
分類號R192.9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6年9月1日
指導老師:王思琛助理教授
指導老師(副):吳建煒

摘要
目的:描述廣州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和護理人文關懷認知的現狀,探討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與有效教學行為的相關性。方法:採用橫斷面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樣的方式選取廣州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222名臨床護理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中文版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評價表(C-NCTEI)及中文版關懷維度量表(CDI)進行電子問卷調查,並使用 SPSS 22.0 中文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總平均得分為89.57±10.64,條目均分為5.97±0.71。教學能力維度得分38.15±4.36,條目均分為6.36±0.73。個性特徵維度得分為35.53±5.07,條目均分為5.92±0.85。護理能力得分為15.89±2.75,條目均分為5.30±0.92。(2)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總分為113.41±12.07,條目均分為4.54±0.48。其維度中技能得分32.34±3.26,條目均分為4.62±0.47,培養得分為50.40±5.39,條目均分為4.58±0.49,協作得分為30.67±4.06,條目均分為4.38±0.58。(3)在一般資料中對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有差異(p<0.05)的因素有教學年限、教學意願、護士長關心度、是否接受過相關培訓、近期接受相關培訓時間。(4)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與有效教學行為呈正相關性關係。分層多元回歸方程為Y=16.16+4.08×教學意願+0.61×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解釋55.91%的有效教學行為。結論:(1)廣州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得分89.57±10.64(條目均分5.97±0.71),在其三個維度中教學能力得分最高,其次為個性特徵,得分最低的是護理能力。(2)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總分為113.41±12.07(條目均分4.54±0.48)。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是技能,其次為培養,得分最低的維度是協作。(3)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與有效教學行為呈正相關性,臨床護理教師護理人文關懷認知越高,其有效教學行為越好。建議將建議將教學經驗和教學意願加入到臨床護理教師的選拔內容中;建議科室護士長提升對臨床護理教學的關心度;定期開展教學相關培訓;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的護理人文關懷認知水平;增強臨床護理教師的護理能力。
粵澳深度合作區居民對中醫藥膳的知信行調查
作者張艷莊曜禎
分類號R2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莊曜禎副教授
目的:了解粵澳深度合作區居民對於中醫藥膳的認知、態度與行為;從不同文化背景反映藥膳文化的差異,以小見大,從而反映整體居民對藥膳的認知水準;分析不同原居地居民對中醫藥膳護理認知程度;為中醫藥膳護理的衛教方向提供參考依據;希望藉由研究結果提出建議,進而提升民眾對中醫藥膳的認知度、信賴度及使用度,提高居民的健康水準。方法:採用便利抽樣的方法,研究對象為居住在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居民,年齡≥18 歲,有認知能力且居住在新家園社區、小橫琴社區、蓮花社區、荷塘社區等的居民390 人,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 385 份,回收率 98.7%。建立數據庫採用描述性統計、單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粵澳深度合作區居民中醫藥膳知識維度平均得分為 15.59±2.52,得分率 77.95%;信念維度平均得分為32.84±4.67,得分率82.10%;行為維度平均得分為 20.77±4.18,得分率 69.23%;問卷知性行總分平均得分為69.2±8.61,得分率 76.89%。統計分析顯示,職業(P<0.001)、文化程度(P<0.039)和原居地(P<0.047)是居民對中醫藥膳知識得分的影響因素;性別(P<0.024)、年齡(P<0.025)、參加中醫講座(P<0.001)和原居地(P<0.001)是居民對中醫藥膳信念得分的影響因素;年齡(P<0.046)、職業(P<0.003)、原居地(P<0.001)、文化程度(P<0.03)和參加中醫講座(P<0.001)是居民對中醫藥膳行為得分的影響因素。結論:粵澳深度合作區居民對中醫藥膳知信行調查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居民的認知水平一般,信念水平較高,行為水平較低。文化程度高、專業技術人員和參加中醫講座的居民知信行得分高;女性對中醫藥膳的信念得分高於男性;廣東地區、41-50 歲年齡層居民對藥膳信賴度和行為得分更高。建議相關單位推動落實中醫藥膳護理教育,社區居民普及中醫藥膳知識教育,提高公眾對藥膳的利用度。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澳門的LGBTQ+群體在接受澳門醫療保健時的體驗,以及LGBTQ+群體對醫療保健的需求。爲促進澳門地區醫療資源的優化和應對LGBTQ+群體的健康需求提供依據。方法: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設計,通過目的抽樣和滾雪球抽樣共邀請6名性少數個體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化深度訪談,對患者就就診經歷、就診的準備、就診的感受以及對醫療人員提出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所有訪談均進行錄音幷整理成逐字稿,然後通過紙筆形式進行手動編碼,運用解釋現象學分析(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方法的六個分析階段,從描述性分析開始,然後轉向解釋性分析,最終逐步分析了6位訪談對象的訪談內容,在此基礎上形成分析資料和歸納主題。結果:依據IPA 的研究分析方法原則,確定了四個核心主題。三個主題反映了就診的經歷:本地醫療與現實需求的落差、微歧視和衝突、信任感。另一個主題反映了因應這些體驗的而提出的需求: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澳門LGBTQ+群體在就醫制度與醫療需求在多方面存在落差,特別是對于跨性別者和其他性少數群體。LGBTQ+群體在尋求醫療幫助時存在著受到歧視、缺乏包容性以及醫療人員對LGBTQ+認知不足的問題。本研究發現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的重要性,多元性別友善醫療需要包容性的就診環境、文化敏感性醫療、完善跨性別診療制度以及增加醫療人員對LGBTQ+醫療問題的認識和瞭解,以確保性少數群體都能得到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結論:在澳門的醫療體系下,需要建立一個LGBTQ+包容的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推動文化敏感性醫療,改善醫療環境和醫療人員的意識,並爲不同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人群提供尊重和理解的醫療照顧,以讓澳門所有的居民都可以獲得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
澳門地區產婦對產後盆底功能鍛煉知信行的現狀調查
作者夏盈王思琛余海春
分類號R7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胡笑霞副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余海春副護長

目的:本研究旨在調查澳門地區產婦對產後盆底功能鍛煉知信行的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問卷收集澳門地區產婦的相關資訊。採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澳門某醫院產科分娩後產褥期的19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社會人口學特徵、疾病特徵、社會支持)、採用張明娜、肖倩、吳瑛開發的問卷對澳門某醫院產婦進行盆底功能鍛煉知信行展開相關研究。本研究以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及盆底功能鍛煉知識、態度、行為的得分情況,以推論性統計分析盆底功能鍛煉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1)盆底功能鍛煉知識方面得分平均為14.43 ± 2.13分(占總分比77.78%);盆底功能鍛煉態度方面得分平均值為30.58 ± 3.08分(占總分比75.00%);盆底功能鍛煉行為方面得分平均值為9.66 ± 2.82分(占總分比52.63%)。(2)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產婦盆底功能鍛煉知識在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常居地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盆底功能鍛煉態度在文化程度上有統計學差異(p<0.05)。盆底功能鍛煉行為在文化程度及工作類型方面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3)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結果顯示,疾病程度、社會支持與盆底功能鍛煉知識、態度及行為呈正相關(r>0;p<0.001),對知識、態度及行為有正向影響(B>0;p<0.001)。知識與態度及行為有正相關關係(r>0;p<0.001)、態度與行為有正相關關係(r>0;p<0.001);知識對行為有正向影響(B>0;p<0.001)。結論:澳門產婦對,功能鍛煉的知識、態度處於中等水平,對盆底功能鍛煉的行為水平低,依從性較低,疾病程度、社會支持為知信行三者的主要影響因素,知識對行為有正向影響。建議:加强澳門相關的知識普及,篩選高危人群,制定適合產婦的健康教育形式;加強醫護人員對產婦健康教育和培訓,開展同伴健康教育,促進產婦在認知水平及鍛煉技巧提升,促進盆底功能鍛煉依從性,進而促進女性健康。
Omega-3脂肪酸控制健康成人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有效性的序貫薈萃分析
作者李小燕胡笑霞
分類號R54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胡笑霞副教授



目的:通過序貫Meta分析評估omega-3脂肪酸對健康成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水平的影響,為其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應用提供循證依據。方法: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六大RCT研究註冊網站和參考文獻列表,時間截至2024年2月29日。納入以健康成人為受試者、omega-3脂肪酸為干預措施的平行隨機對照試驗。排除標準包括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清洗期小於2周和聯合干預等。使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5.1.0進行質量評價,使用Stata 17.0軟件進行異質性檢驗、敏感性分析、Meta迴歸、亞組分析和發表偏倚檢驗。使用TSA 0.9軟件驗證Meta分析結論的可靠性。結果:納入25篇文獻(50個RCT研究),共2322名受試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omega-3脂肪酸可顯著降低健康成人的TG水平,平均降低0.151mmol/L(MD=-0.151,95%CI:-0.201至-0.102,P<0.05;I²=57.3%,P<0.1);同時也顯著升高FBG水平,平均升高0.175mmol/L(MD=0.175,95%CI:0.100至0.250,P<0.05;I²=0.00%,P>0.1)。亞組分析發現,omega-3脂肪酸的TG降低效應與補充劑來源及劑量相關,而對FBG的影響與補充時間和劑量相關。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TG存在一定程度的發表偏倚,FBG無發表偏移。試驗序貫分析(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TSA)驗證達到預設的統計把握度。結論:補充omega-3脂肪酸可顯著改善健康成人的TG水平,但同時也會顯著升高FBG水平。這一發現為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循證依據,但臨床實踐中仍需權衡其潛在的血糖影響。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omega-3脂肪酸的對血脂血糖的整體效應,應著眼於高質量、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以期形成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循證依據,指導omega-3脂肪酸的合理應用。研究無資金資助,PROSPERO註冊號為CRD42023453597。
生命歷程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因果關係的兩樣本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作者何雅明劉寧吳建煒
分類號R541.9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劉寧教授
指導老師(副):吳建煒講師


目的:(1)描述結直腸癌患者經濟毒性、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自我管理水平;(2)探討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方法,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對深圳1家和珠海1家三級綜合性醫院的220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調查。測量工具包括目的:使用孟德爾隨機化(MR)分析方法探討生命歷程肥胖 [出生體重(BW)、兒童期體重指數(Childhood BMI)、成年期體重指數(Adulthood BMI)、根據體重指數調整的腰臀比(WHRadjBMI)、體脂百分比(BF%)] 與心血管疾病(CVDs)[心房顫動(AF)、腦卒中、原發性高血壓]之間的因果關聯情況。方法:所有數據均從IEU Open GWAS Project平臺獲取,經過篩選合適的工具變量(IVs)和數據協調後,使用三種MR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權法(IVW)、MR-Egger回歸法和加權中位數法進行統計分析,隨後進行異質性檢驗、水平多效性檢驗、MR多效性残差和异常值(MR-PRESSO)測試、敏感性分析以確保結果的穩健性,最後使用可視化圖展示結果。結果:進行MR分析並經過Bonferroni法校正後遺傳預測結果如下,1. BW較高與AF [IVW法隨機效應模型(MRE)比值比(OR)=1.2401, 95%置信區間(CI): 1.1019-1.3957, p=3.57E-04] 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2. 兒童期BMI較高與AF [IVW法固定效應模型(FE)OR=1.1376, 95% CI: 1.0586-1.2225, p=0.0004]、原發性高血壓 [IVW法(FE)OR=1.1279, 95% CI: 1.0320-1.2327, p=0.0079]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3. 成年期BMI較高與AF [IVW法(MRE)OR=1.4362, 95% CI: 1.3569-1.5201, p=8.69E-36]、腦卒中[IVW法(MRE)OR=1.1987, 95% CI: 1.1155-1.2880, p=7.80E-07]、原發性高血壓 [IVW法(MRE)OR= 1.7725, 95% CI: 1.6334-1.9234, p=6.91E-43]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4. WHRadjBMI較高與腦卒中 [IVW法(MRE)OR=1.1515, 95% CI: 1.0597-1.2513, p=0.0009]、原發性高血壓 [IVW法(MRE)OR= 1.1683, 95% CI: 1.0619-1.2853, p=0.0014] 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5. BF%較高與AF [IVW法(MRE)OR=1.4577, 95% CI: 1.2930-1.6433, p=7.22E-10]、腦卒中 [IVW法(MRE)OR=1.2292, 95% CI: 1.0683-1.4142, p=0.0039]、原發性高血壓 [IVW法(MRE)OR=1.5633, 95% CI: 1.3362-1.829, p=2.42E-08] 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另外,本研究結果沒有發現BW與腦卒中和原發性高血壓 、兒童期BMI與腦卒中、WHRadjBMI與AF的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結論:這項MR研究發現:BW較高與AF風險增加有關;兒童期BMI較高與AF、原發性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WHRadjBMI較高與腦卒中、原發性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成年期BMI、BF%較高與AF、腦卒中、原發性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未來必須關注生命歷程中的肥胖問題,並採取合理的干預措施,本研究為生命歷程肥胖與CVDs之間的因果關係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運用解釋現象學分析(IPA)探討澳門的性少數(LGBTQ+)對澳門醫療保健的體驗與需求
作者楊欣蕾伍慧兒王嘉杰
分類號R-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指導老師:伍慧兒副教授
指導老師(副):王嘉杰講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澳門的LGBTQ+群體在接受澳門醫療保健時的體驗,以及LGBTQ+群體對醫療保健的需求。爲促進澳門地區醫療資源的優化和應對LGBTQ+群體的健康需求提供依據。方法: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設計,通過目的抽樣和滾雪球抽樣共邀請6名性少數個體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化深度訪談,對患者就就診經歷、就診的準備、就診的感受以及對醫療人員提出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所有訪談均進行錄音幷整理成逐字稿,然後通過紙筆形式進行手動編碼,運用解釋現象學分析(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方法的六個分析階段,從描述性分析開始,然後轉向解釋性分析,最終逐步分析了6位訪談對象的訪談內容,在此基礎上形成分析資料和歸納主題。結果:依據IPA 的研究分析方法原則,確定了四個核心主題。三個主題反映了就診的經歷:本地醫療與現實需求的落差、微歧視和衝突、信任感。另一個主題反映了因應這些體驗的而提出的需求: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澳門LGBTQ+群體在就醫制度與醫療需求在多方面存在落差,特別是對于跨性別者和其他性少數群體。LGBTQ+群體在尋求醫療幫助時存在著受到歧視、缺乏包容性以及醫療人員對LGBTQ+認知不足的問題。本研究發現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的重要性,多元性別友善醫療需要包容性的就診環境、文化敏感性醫療、完善跨性別診療制度以及增加醫療人員對LGBTQ+醫療問題的認識和瞭解,以確保性少數群體都能得到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結論:在澳門的醫療體系下,需要建立一個LGBTQ+包容的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推動文化敏感性醫療,改善醫療環境和醫療人員的意識,並爲不同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人群提供尊重和理解的醫療照顧,以讓澳門所有的居民都可以獲得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
產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現狀分析及預測模型的構建
作者趙悅李佳周嘉琪
分類號R7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李佳副教授
指導老師(副):周嘉琪講師

目的:調查臨床護士死亡素養、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現狀,並探索三者之間的關係。方法:採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於2024年1月-2月對長沙市某所三甲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調查。以臨床護士一般資料調查表、死亡素養指數(DLI)、死亡反思量表(DRS)以及心理彈性量表(CD-RISC-10)為工具,通過問卷星線上平台收集資料並錄入、整理、分析,主要統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秩和檢驗、多元線性回歸、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該三甲醫院臨床護士死亡素養得分為(6.30±1.38,得分率63.02%),死亡反思得分為(52.64±9.58,得分率70.19%),心理彈性得分為(23.19±6.55,得分率57.98%)。單因素分析顯示心理彈性水平在職稱,夜班(次/月),月收入,接受生死教育培訓/學習,閱讀生死教育相關書籍、影視作品、線上資訊,參加生死教育課程意願,參與抗疫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線性回歸顯示接受生死教育培訓或學習是其心理彈性的獨立影響因素(p=0.01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死亡素養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341,p<0.01),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364,p<0.01),死亡素養與死亡反思呈正相關(r=0.392,p<0.01)。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臨床護士死亡素養對心理彈性的影響可以通過死亡反思的中介效應起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2.7%。結論:臨床護士心理彈性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參與過生死教育培訓或學習者心理彈性水平更高;死亡素養、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死亡素養可以通過死亡反思間接影響心理彈性,護理管理者應通過開展生死教育課程提高護士死亡素養,並誘發護士進行積極的死亡反思,促進心理彈性提升。
臨床護士死亡素養、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武美杉張慧琳朱明霞
分類號R48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張慧琳
指導老師(副):朱明霞

目的:調查臨床護士死亡素養、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現狀,並探索三者之間的關係。方法:採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於2024年1月-2月對長沙市某所三甲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調查。以臨床護士一般資料調查表、死亡素養指數(DLI)、死亡反思量表(DRS)以及心理彈性量表(CD-RISC-10)為工具,通過問卷星線上平台收集資料並錄入、整理、分析,主要統計學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秩和檢驗、多元線性回歸、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該三甲醫院臨床護士死亡素養得分為(6.30±1.38,得分率63.02%),死亡反思得分為(52.64±9.58,得分率70.19%),心理彈性得分為(23.19±6.55,得分率57.98%)。單因素分析顯示心理彈性水平在職稱,夜班(次/月),月收入,接受生死教育培訓/學習,閱讀生死教育相關書籍、影視作品、線上資訊,參加生死教育課程意願,參與抗疫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線性回歸顯示接受生死教育培訓或學習是其心理彈性的獨立影響因素(p=0.01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死亡素養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341,p<0.01),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r=0.364,p<0.01),死亡素養與死亡反思呈正相關(r=0.392,p<0.01)。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臨床護士死亡素養對心理彈性的影響可以通過死亡反思的中介效應起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2.7%。結論:臨床護士心理彈性處於中等偏下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參與過生死教育培訓或學習者心理彈性水平更高;死亡素養、死亡反思與心理彈性呈正相關;死亡素養可以通過死亡反思間接影響心理彈性,護理管理者應通過開展生死教育課程提高護士死亡素養,並誘發護士進行積極的死亡反思,促進心理彈性提升。
The Causal Association of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作者She Ying QiLiu NingWu Jian Wei
分類號R68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Supervisor:Liu Ning, Professor
Co-supervisor:Wu Jian Wei,Lecture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and common typ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by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 analysis. Methods: M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of the UK Biobank (UKB) for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appendicular lean mass (ALM), low hand-grip strength (LHGS), and usual walking pace (UWP), and the common typ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anwhile, we used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MR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 (IVW) method, MR-Egger Regression (MR-Egger) method, and Weighted Median method.
Results: Our study found that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we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ORALM = 0.909, 95% CI: 0.851-0.971, P-value = 4.46E-03; ORUWP = 0.387, 95% CI: 0.238-0.631, P-value = 1.39E-04), heart failure ( ORALM = 1.099, 95%CI: 1.048-1.152, P-value = 8.76E-05; ORLHGS = 0.860, 95%CI: 0.772-0.958, P-value = 0.006; ORUWP = 0.319,95%CI: 0.220-0.462, P-value = 1.63E-09),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flutter (ORUWP = 0.344, 95%CI: 0.193-0.614, P-value = 3.10E-04), any stroke (ORALM = 0.927, 95%CI: 0.887-0.970, P-value = 9.20E-04; ORUWP = 0.515, 95%CI: 0.344-0.769, P-value = 0.001) and valvular heart disease (ORALM = 1.101, 95%CI: 1.052-1.152, P-value = 2.91E-05) were partially causally associated in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However, our findings do not provide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a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ALM, LHGS, and UWP.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valid evidence on the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and common types of CVD. In the future,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sarcopenia-related traits in CVD patients, which may be helpful in providing early warning signs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for them.

腰椎術後患者家庭支持、出院指導質量與恐動的關係:出院準備度的中介作用
作者張子怡許紅璐黃翠萍李乃發
分類號R68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許紅璐主任護理師
指導老師(副):黃翠萍助理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李乃發主管護理師

目的:瞭解腰椎術後患者恐動、出院準備度、家庭支持及出院指導質量的現狀,分析腰椎術後患者恐動的影響因素,探索腰椎術後患者出院準備度在家庭支持與恐動間的中介作用,探索腰椎術後患者出院準備度在出院指導質量與恐動間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於2023年10月~2024年1月便利抽取在深圳市某醫院住院的201例腰椎術後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調查表、家庭關懷指數問卷、出院指導質量量表、出院準備度量表和恐動評分表-13評估腰椎術後患者的社會人口學和疾病相關資料、家庭支持、出院指導質量、出院準備度和恐動。使用SPSS 29.0和Amos 26.0進行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使用單因素分析探索腰椎術後患者恐動的影響因素,使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中介模型構建。結果:腰椎術後患者的家庭支持均分(7.68±2.20)分;出院指導質量均分(184.69±22.67)分;出院準備度均分(90.99±15.77)分;恐動均分(30.92±5.55)分。恐動的單因素分析示,年齡(p<0.001)、性別(p=0.05)、婚姻狀況(p=0.023)、文化程度(p=0.02)、職業(p=0.015)、家庭人均月收入(p=0.008)、出院後主要照顧者(p=0.011)、醫療付費方式(p<0.001)、住院天數(p=0.004)、疾病診斷(p=0.008)、手術方式(p<0.001)、疼痛程度(p<0.001)、家庭支持(p=0.012)、出院指導質量(p<0.001)和出院準備度(p<0.001)在腰椎術後患者恐動程度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相關性分析示,家庭支持與恐動呈負相關(r=-0.165,p<0.05),家庭支持與出院準備度呈正相關(r=0.361,p<0.01);出院指導質量與恐動呈負相關(r=-0.434,p<0.01),出院指導質量與出院準備度呈正相關(r=0.735,p<0.01);出院準備度與恐動呈負相關(r=-0.488,p<0.01)。中介效應示,路徑一:家庭支持對出院準備度(β=0.318,p<0.001),出院準備度對恐動(β=-0.589,p<0.001),家庭支持對恐動(β=-0.025,p=0.735);路徑二:出院指導質量對出院準備度(β=0.799,p=0.001);出院準備度對恐動(β=-0.130,p=0.001);出院指導質量對恐動(β=-0.479,p=0.346)。結論:93.5%腰椎術後患者出院時存在恐動,38.8%患者存在中度及重度恐動;家庭支持、出院指導質量及出院準備度是腰椎術後患者恐動的影響因素;腰椎術後患者的家庭支持越高、出院準備度越好,恐動越低;腰椎術後患者的出院指導質量越高、出院準備度越好,恐動越低;出院準備度在家庭支持和恐動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出院準備度在出院指導質量和恐動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產科護理人員照顧死胎家屬體驗的現象學研究
作者廖苑伶毛愛妹譚新慧
分類號R473.7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譚新慧專科護士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深入了解產科護理人員照顧死胎家屬的體驗,了解其經歷以及在這過程中自身情緒變化和情緒管理方法,為優化死胎家屬哀傷輔導流程和培訓方案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詮釋性現象學研究方法,通過立意取樣方法,於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在澳門某醫院產房和產前區進行招募,選取了10名曾為死胎家屬提供照顧的助產士和護士參加研究,其中助產士6人,護士4人,採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運用Benner詮釋現象學分析方法和Colaizzi七步法分析資料,使用Nvivo12軟件協助分析。結果:產科護理人員往往對所經歷的死胎事件印象深刻,能夠較清晰回顧事件。她們照顧死胎家屬的體驗可以歸納出三個主題。主題一:陷入多種情緒交織-傷心與難受、恐懼與害怕、內疚與擔憂;主題二:沉默的陪伴-被動沉默、主動沉默;主題三:哀傷中成長-主導自己的情感(共情昇華、情緒隔離、情緒紓緩)、個性化哀傷輔導服務方式(了解需求、控制情境)。產科護理人員在照顧死胎家屬時會產生照顧無力感,其個人成長環境及資深同事的支持影響其情緒體驗及應對方法。隨著照顧經歷、生活閱歷以及專業培訓的增加,產科護理人員在哀傷照顧中逐漸成長,照顧技能提高的同時能保持自身情緒穩定,從而實現從被死胎事件悲觀環境受影響者到自由控制死胎悲觀環境的護理管理者。結論:產科護理人員死胎哀傷輔導是一個在實踐中提高技能,並駕馭自己情緒的過程。 資深護士和臨床護理管理者需要給予低年資護士成長空間。 研究也揭示護士學校和醫療機構需要加強死亡護理培訓。
澳門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研究
作者譚捷琳朱明霞李衛燕
分類號R473.74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朱明霞教授
指導老師(副):李衛燕助理教授

目的:調查澳門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現狀,探討澳門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徵上的需求差異,以及了解現有的支持和介入措施的看法。方法:採用橫斷面的研究設計,用便利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方法,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間,於澳門各個社區中心通過對符合納排標準的200名失智症家庭照顧者進行問卷填寫,量表包括一般資料調查表、支援服務使用情況、老年失智症家庭需求評估量表。使用SPSS29.0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和推斷,主要包括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及多重線性迴歸,以顯著性水平P<0.05為水準。結果:澳門失智症家庭照顧者需求總分(145.53±15.43),其中排在前三項的分別為建立照護微信交流群或提供健康諮詢熱線(4.33±0.81)、幫助了解福利政策及獲取經濟支持(4.32±0.81)、家庭成員希望獲得共同決策照護方案(4.31±0.76);而在不同教育程度的照顧者在需求總分及生存需求維度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婚姻狀況對生存需求、關係需求、成長需求均有顯著差異(p<0.05);照顧者照顧患者的時間與需求總分及生存需求維度呈正相關(r=0.35及r=0.40,p<0.001);多重線性迴歸分析顯示,婚姻和每日照顧時間均為需求總分的影響因素(p<0.001)。結論:澳門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總體需求較多,在成長需求方面照顧者表現出需求程度較高,照顧者的婚姻狀況對家庭需求有影響,而照顧者的每日照顧時間越長與其需求程度越高呈正相關。
橫琴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楊家輝伍慧兒王嘉杰
分類號R12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 :伍慧兒副教授
指導老師(副):王嘉杰講師


目的:調查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社區老年人的跌倒風險感知現狀,並分析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於2023年11月至12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兩個社區中選取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採用一般資料調查表、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量表、STEADI跌倒風險自評量表、簡版老年抑鬱量表(GDS-5)、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SPSS 27.0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 H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本研究最終共納入145名社區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跌倒風險感知中位數為55.00 (44.00,64.50)分,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性別、婚姻狀況、是否使用助行工具、自評健康狀況、跌倒風險、日常生活能力的跌倒風險感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跌倒風險和自評健康狀況三個變量進入回歸模型,R2=0.195,擬合的模型有統計學意義(F=11.366,p<0.001)。結論: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老年人的跌倒風險感知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影響其跌倒風險感知的因素主要有性別、跌倒風險以及自評健康狀況,男性、沒有跌倒風險和自評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較低,在跌倒預防宣教中應多關注。建議臨床評估老年人跌倒風險時可以同時評估客觀跌倒風險和主觀風險感知,判斷是否有感知偏差並根據其實際情況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和預防措施。
夏桑菊代茶飲對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王欣莊曜禎
分類號R21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莊曜禎副教授

目的:隨著全球每年由於心血管系統疾病所致的病人死亡,在各種致死病因中位居首位,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於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併發症,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高脂血症與人類的許多疾病,比如肥胖症、高血壓等疾病都有關聯。高脂血症在中醫中屬“血瘀”、“痰濁”範疇,該疾病是由血脂代謝異常或運轉過程中出現異常,使血漿中單種或多種脂質含量高於正常水準所致。本文分析夏桑菊代茶飲對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效果,探究夏桑菊代茶飲對高血脂患者治未病飲食護理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可知夏桑菊代茶飲中成分如夏枯草及菊花具有一定的降脂效果,以期驗證複方夏桑菊的降血脂作用。方法:本研究通過將一批標準實驗小鼠隨機分爲四組,即空白對照組、高脂飲食組、低劑量夏桑菊組、高劑量夏桑菊組。空白組給予正常飼料,其餘三組均飼餵高脂飼料,經過一定時間實驗後,完成採集血樣後檢測各組小鼠攝食量、體重,檢測三酸甘油酯 (TG)、血清總膽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的含量。結果:夏桑菊代茶飲減緩高脂餵養導致的小鼠體重增長,緩解高脂餵養導致的小鼠血清TC和LDL-C水準的升高,並提高HDL-C水準。與低劑量夏桑菊代茶飲相比,高劑量效果更顯著。結論:夏桑菊代茶飲可改善高脂飼料餵養導致的肝臟脂肪堆積和損傷,其中高劑量 (5ml/kg) 夏桑菊代茶飲效果更顯著,同時不會引起各器官損傷。

家庭功能對澳門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感恩的中介作用
作者董婭芳王慧
分類號C913.5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王慧助理教授

目的:描述澳門青少年家庭功能、感恩及親社會行為的現狀,探討家庭功能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以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採用橫斷面設計,以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的分量表(General Function,GF)、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 )、青少年親社會行為量表(Prosocial Behavior Scale,PBS)為測量工具,於2023年11月至24年1月以便利抽樣方式對363名澳門青少年進行調查,使用SPSS27.0、Process v3.4.1進行數據分析。結果:澳門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得分為72.12±11.97,66.39%的青少年家庭功能有待提高,感恩量表得分為88.47±14.97。單因素分析顯示家庭功能、感恩、同胞衝突對親社會行為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感恩及同胞衝突預測親社會行為(p<0.05)。Process中介效應模型顯示感恩在家庭功能和親社會行為間起完全中介作用。結論:澳門青少年親社會水平處於中等偏高水平,家庭功能整體狀況不理想,感恩處於中等偏高水平。家庭功能不良與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存在顯著負相關,感恩在家庭功能和親社會行為之間發揮完全中介作用。建議家庭營造溫暖和諧的環境、學校要關注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展,以提高青少年感恩和親社行會為的水平。

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後心理復蘇路徑的敘事研究
作者祁璐毛愛妹
分類號R192.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目的:瞭解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發生後的心理變化的過程,探討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後的應對方式以及周圍環境的反應和支援,為護理管理者對低年資護士提供心理支援、促進其專業成長提供借鑑。方法:本研究為敘事研究,採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研究對象,最終對所選取的來自7個省份12家醫院的9名工作年限3年及以內的低年資護士以及4名工作年限超過10年的護理管理者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將訪談資料轉化為文字後,先濃縮個人訪談形成“骨架型”故事,在結合Scott第二受害者模型,通過三維敘事分析法基於訪談資料析出主題。結果:以時間軸串聯的三大敘事主題分別為: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不可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展-非線性的心理反應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的轉歸-反思及調整。護理不良事件被認為是護士職業起始階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低年資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對於護理不良事件歸因存在衝突。儘管護理管理者強調護理不良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人性化,但低年資護士視事件為羞恥,他們會經歷一系列複雜心理變化,但並不會經歷Scott心理復原路徑中的所有階段。低年資護士展現出較強心理韌性,體現為事件發生後對自身與環境適應能力的反思並進行相應調整,這種調整目的在於超越事件本身的更深遠的職業發展謀劃。結論:研究結果豐富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後的心理反應傳統模型,不同角色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的歸因以及處理不同解釋揭示了深層次的角色衝突以及護理專業本質上的缺陷。臨床護理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對護理不良事件處理非懲罰文化的含義以及如何界定護理不良事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作者石婷婷許擎鑫
分類號R563.5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許擎鑫講師


目的:本研究旨在調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現狀及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醫學應對方式之間的相關性;並探討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在新鄉市某三級綜合醫院呼吸科門診及住院患者123名COPD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括自行編製的一般資料問卷;自我感受負擔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及醫學應對方式問卷。本研究採用SPSS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資料分析。結果: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均分為33.21±10.468,處於中度負擔水平。86.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社會支持SPB均分為36.30±7.80。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OPD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醫療付費方式、居住狀況、患病期間主要照顧者、照顧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病程、近一年內因病情變化住院次數、肺功能分級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應對方式的屈服維度、肺功能分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本研究新鄉地區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呈中度水平;社會支持呈中度水平並與自我感受負擔呈負相關(r=-0.816),醫學應對方式以屈服為主;面對維度與自我感受負擔呈負相關(r=-0.749),與迴避維度(r=0.403)、屈服維度(r-0.869)呈正相關。建議醫護人員提高對患者負面情緒的意識,指導患者康復訓練,促進健康宣教降低疾病誘發因素減輕患者身體負擔,提高患者家屬與其情感支持並鼓勵患者參與社會活動,醫護人員為患者講解優秀案例並建立病友互助,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信心。
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對社區房顫患者健康結局的影響: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作者高曉宇李琨黎想
分類號R54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李琨
指導老師(副): 黎想

目的:評價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對社區房顫(AF)患者健康結局的影響;
通過網狀Meta分析比較基於不同理論類型的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對社區AF患者健
康結局的影響,篩選最佳健康行為改變理論類型。
方法:檢索11個中英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萬方、中國知網、維
普、Cochrane Library, Emabase, Web of Science, PubMed, Scopus, ProQuest, CINAHL)從
建庫至2023年12月31日發表的所有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對社區AF患者健康
結局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和類實驗性研究。由2名研究人員獨立進行文獻篩選、提取數
據,並採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RoB2和JBI循證衛生保健中心類實驗性研究的
評價工具進行質量評價。以加權均數差(WeightMeanDifference,WMD)或標準化均數
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 95%CI 作為
效應指標。採用RevMan5.4軟件進行Meta分析。使用Stata17.0軟件進行網狀Meta分
析。通過累積排序概率圖下麵積(SurfaceUndertheCumulativeRanking,SUCRA)判斷
各類健康行為改變理論成為最佳理論類型的可能性。
結果:
1. 本研究共納入35篇文獻,共4918例社區AF患者。其中隨機對照試驗共24篇,
類實驗性研究共11篇。中文文獻共15篇,英文文獻共20篇。共32篇文獻納入Meta
分析,共14篇文獻納入網狀Meta分析。研究採用的健康行為改變理論分為連續理論模
型、階段理論模型、中間理論模型3類。質量評價結果顯示納入文獻整體質量中等。
2. 綜合健康結局指標(主要結局指標):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提升社區
AF患者健康生活質量[SMD=0.75,95%CI(0.56,0.94),P<0.001]。
3. 健康行為相關健康結局指標: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提升社區AF患者
的服藥依從性[WMD=1.10, 95%CI ( 0.90, 1.30), P<0.001]、自我管理能力[SMD=2.61,
95%CI ( 1.45, 3.77), P<0.001)]、房顫知識[SMD=1.11, 95%CI (0.91, 1.32), P<0.001]、抗
凝知識[SMD=0.90,95%CI(0.42, 1.38), P<0.001]。
4. 生理健康結局指標: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提升社區AF患者的INR達
標率[OR=6.95, 95%CI (3.98, 12.14), P<0.001],不能減少社區 AF 患者的栓塞事件
[OR=0.57, 95%CI (0.33, 1.00), P=0.05],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
預可減少社區AF患者出血的影響效果。
5. 心理健康結局指標:基於連續型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減輕社區AF患者的
焦慮[SMD=-0.60, 95%CI(-0.81,-0.40), P<0.01]、抑鬱[SMD=-0.27, 95%CI (-0.47,-0.07), P
<0.01]。基於階段型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不能減輕社區AF患者的焦慮[SMD=-0.25
95%CI (-0.49, 0.00), P=0.05]、抑鬱[SMD=-0.21, 95%CI (-0.67, 0.24), P=0.35]。
6. 對健康生活質量、服藥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結局指標的網狀Meta分析結果
(1)基於連續理論模型、階段理論模型的干預可提升社區AF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
(P<0.05)。針對不同理論類型的干預效果比較發現,階段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優於連
續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P<0.05)。效果排序為階段理論模型(98.2%)>混合理論(TPB
結合助推理論)(53.3%)>連續理論模型(46.9%)>常規干預(1.7%)。
(2)基於連續理論模型、階段理論模型、混合理論(TPB結合助推理論)的干預
可提升社區AF患者的服藥依從性(P<0.05)。針對不同理論類型的干預效果比較發現,
連續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優於階段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
效果排序為連續理論模型(89.7%)>混合理論(TPB結合助推理論)(75.8%)>階段理
論模型(34.5%)>常規干預(0.00%)。
(3)基於連續理論模型、階段理論模型的干預可提升社區AF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P<0.05)。針對不同理論類型的干預效果比較發現,階段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優於連
續理論模型的干預效果(P<0.05)。效果排序為階段理論模型(100%)>連續理論模型
(50%)>常規干預(0.00%)。
結論:(1)基於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提升社區AF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服
藥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房顫知識、抗凝知識、INR達標率。(2)基於連續型健康
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減輕社區AF患者的焦慮、抑鬱。(3)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基於
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可減少社區AF患者出血的影響效果。(4)現有證據支持階段
型健康行為改變理論是提升社區AF患者健康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最佳的理論
類型。但因樣本量有限及研究間異質性,基於各類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效果還需要
進一步驗證。(5)現有證據支持連續型健康行為改變理論是提升社區AF患者服藥依從
效果最佳的理論類型。但因樣本量有限,基於各類健康行為改變理論的干預效果還需要
進一步驗證。
澳門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多理論模型
作者郭雪梅王慧
分類號R1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王慧助理教授


目的:描述澳門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達標情況、運動行爲改變開始和維持意圖現狀;探討影響澳門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達標、運動行爲改變開始和維持意圖的因素;探討健康行爲改變多理論模型在預測博彩從業員運動行爲改變開始和維持意圖的有效性。方法:採用橫斷面設計,以中文版身體活動問卷-短卷(IPAQ-SF)、中文版運動行爲改變評定量表(MCPAQ)為測量工具,於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以便利抽樣方式對325名澳門博彩從業員進行調查,使用SPSS27.0、AMOS29.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澳門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縂耗能中位數為1980MET-min/w,滿足高水平身體活動者121例(37.2%)、中等水平98例(30.2%)、低水平106例(32.6%),45.2%的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未達標。澳門博彩從業員運動行爲改變開始意圖評分1.93 ±1.08,維持意圖評分1.96 ±1.06。身體活動達標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教育程度、BMI、職業類型在身體活動達標得分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式對話優勢、行爲信心、物質環境改變、情感轉變、行爲改變實踐、社會環境改變均與身體活動達標呈正相關(p<0.05)。二元Logistic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行爲信心共解釋了身體活動達標縂變異的31.5%,年齡<40歳、行爲信心得分越低的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達標的可能性越低,身體活動狀況不佳。多重綫性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式對話(優勢、劣勢)、行爲信心、物質環境改變、年齡≥40歳、有慢性病史能預測運動行爲改變開始意圖,共解釋縂變異的64.3%;情感轉變、行爲改變實踐、年齡≥40歳能預測運動行爲改變維持意圖,共解釋了縂變異的58.2%。結論:澳門博彩從業員身體活動狀況不佳、運動行爲改變開始和維持意圖處於中低水平,身體活動水平仍有待提高。提示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健康評估者或醫務工作者應及時評估澳門博彩從業員對身體活動利弊的認知,加强對身體活動益處的健康宣教,特別是年齡<40歳,有慢性病史的博彩從業員,及時給予科學性、專業性指導,促進身體健康。
經濟毒性、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對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
作者馬澤波李琨謝淑玲
分類號R574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李琨
指導老師(副),謝淑玲


目的:(1)描述結直腸癌患者經濟毒性、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及自我管理水平;(2)探討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方法,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對深圳1家和珠海1家三級綜合性醫院的220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調查。測量工具包括一般資料調查表、經濟毒性綜合評分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醫學應對方式問卷、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測評量表。採用SPSS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1)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得分158.02±19.73分;根據條目均分比較結果,日常生活管理得分最高(3.92±0.50分),症狀管理得分最低(2.85±0.71分)(2)結直腸癌患者經濟毒性平均得分為21.16±11.58分;其中積極財富維度得分為6.40±4.04分,負面心理反應維度得分為14.76±8.19分;43.6%的患者存在高經濟毒性。(3)結直腸癌患者的面對應對方式得分為16.39±3.90分,回避應對方式得分為14.58±3.10分,屈服應對方式得分為10.95±2.97分;其中屈服应对方式得分最高(2.19±0.59分),回避應對方式得分次之(2.08±0.44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最低(2.05±0.49分)。(4)結直腸癌患者社會支持得分為59.56±10.40分,其中,家庭支持維度得分最高(25.84±2.38分),其他支持維度次之(17.98±4.74分),朋友支持維度得分最低(15.75±5.22分)。(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居住地為非城市、日常鍛鍊≥3次/周、經濟毒性-負面心理反應、家庭支持、朋友支持、面對應對方式和屈服應對方式是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聯合解釋總變異的48.9%(F=10.122,P<0.001)。結論:(1)本研究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整體處於中等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2)本研究患者經濟毒性普遍經歷經濟毒性,近一半的患者存在高經濟毒性。(3)本研究患者傾向採取回避、屈服等消極應對方式。(4)CRC患者社會支持整體處於中高水平,其中患者感知從家庭得到支持最多。(5)結直腸癌患者採取屈服應對方式的CRC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差。經濟毒性-負面心理反應越重、感知家庭和朋友支持越多,採取面對應對方式的結直腸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珠海市護士預立醫療照護計劃實踐行為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辛湘怡梁淑敏
分類號R-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梁淑敏教授


目的:探討珠海市三甲醫院護士預立醫療照護計劃(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實踐行為的現況,並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採用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於2023年12月10日至2024年1月10日期間以方便抽樣方式,選取珠海市三甲醫院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成功召募珠海市六所三甲醫院232名護士參與調查。研究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ACP知識量表、ACP自我效能量表和ACP實踐行為量表。以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處理,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護士的社會人口學特徵、相關經驗、ACP知識、ACP自我效能和ACP實踐行為的現況;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社會人口學資料和相關經驗護士的ACP實踐行為的差異;採用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護士的ACP知識、ACP自我效能與ACP實踐行為的相關性;採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護士的社會人口學特徵、相關經驗、ACP知識、ACP自我效能對ACP實踐行為的影響。結果:研究對象中201人(86.6%)為女性,174人(75.0%)具有本科學歷,130人(56.0%)為初級職稱;只有9.5%的護士接受過ACP相關培訓。護士的ACP知識得分為(3.60±2.58)分,11條題目平均答對率為32.8%;ACP自我效能量表的條目均分為3.52分,位於不確定與自信之間。只有7.3%的護士曾與疾病末期患者或家屬討論過ACP,但有62.9%的護理人員表示現在或將來想做這件事。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護士ACP實踐行為的獨立影響因素為護士接受過ACP相關培訓和ACP自我效能水平。結論:珠海市三甲醫院臨床一線護士的ACP知識匱乏、自我效能水平一般、缺乏實施ACP的行為;而護士接受過ACP相關培訓和ACP自我效能水平高是護士實踐ACP的有利因素。建議醫院管理層應積極為員工提供ACP相關培訓,以加強護士對ACP的認識及掌握相關技能,並為護士在ACP實施過程中提供支援,成功經驗可提升護士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政府部門應出台相應的政策以支持醫療機構開展ACP,以推動護士參與到ACP實踐行為中。
生死教育對澳門中學生生命意義影響
作者李嘉琪朱明霞
分類號R48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摘要:中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階段,缺乏生命意義,會令學生出現偏差行為,生死教育可以促成學生認識死亡的真正意義,從而反思出生命的真諦,學會珍惜及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目的:探討生死教育活動對中學生生命意義的影響。方法:通過類實驗設計,於2023年10月至11月期間以方便取樣方法選取澳門某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三個班共94人,且分派兩班入實驗組(61)和一班入對照組(33),實驗組給予四次生死教育活動課,對照組僅以空白對照,利用生命意義量表作活動前後測量比較。以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及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以推論性統計分析生死教育活動對學生生命意義的影響。結果:兩組學生在活動前生命意義無差異(p>0.05);活動後實驗組生命意義得分(48.80±6.17),對照組得分(42.76±7.09),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生命意義有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存在意義和尋求意義兩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於對照組(p<0.001)。結論:生死教育活動可提升中學生生命意義。
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壓力與臨床督導能力的相關研究性
作者林錦娜王思琛
分類號R4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了解珠海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壓力及臨床督導能力的現狀,分析臨床督導能力的影響因素,並探討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壓力與臨床督導能力的相關性,為臨床護理教師臨床督導能力培養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3年11月24日至2023年12月14日珠海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322名臨床護理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臨床護理教師角色壓力量表、臨床督導能力自我評估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SPSS27.0中文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結果:珠海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壓力總分平均分為107.36± 25.48,條目均分為2.68±0.64分,臨床督導知識得分為117.89±13.50分,臨床督導技能得分為118.09±13.55分。角色壓力與臨床督導能力得分為負相關關係,相關係數為-0.381(p<0.001)。結論:(1)珠海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臨床護理教師具備較高的臨床督導能力,角色壓力處於壓力等級中的第二級:低度壓力,處於中度壓力的人數佔比最多。(2)婚姻狀態、工作年限及帶教年限在臨床督導能力得分中有顯著差異,其中已婚狀態的臨床護理教師的臨床督導能力較高,高年資及有資深帶教經驗的臨床護理教師的臨床督導能力更高。(3)角色壓力與臨床督導能力呈負相關關係關。即臨床護理教師的角色壓力越低,其臨床督導能力越高。建議護理管理者給予臨床護理教師更多的支持,同時加強臨床護理教師的培訓,給予臨床護理教師的臨床教學實踐機會,建議臨床護理教師加強職業素養及能力的訓練,以提高臨床護理教師的能力及角色負荷的能力。
醫學類專科生創新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唐山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徐天麗毛愛妹
分類號R-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摘要
的:瞭解醫學類專科生在現有開展的創新教育影響下,創新行為現狀以及影響創新行為的因素,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行為教育內容和方式提供參考。方法: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唐山某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涉及六類醫學專業大三年級在校學生。以反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和個體行為三者之間關係的三元交互理論為指導,採用“大學生創新創新行為”、“大學生創新氛圍”,以及“大學生創新自我效能”三個量表進行調查,共回收73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700份,有效率為95%。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大學生創新行為、創新氛圍以及創新自我效能水準;以獨立樣本t 檢驗、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等單因素檢驗影響學生創新行為因素,在此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進一步探討影響學生創新行為的因素。顯著性水準設置為 P<0.05。結果:醫學類專科生創新行為得分為62.95±10.49分(占總分74%),影響創新行為的因素包括學生課業成績排名、參加學校課外活動的頻率和冒險精神程度(P<0.05)。學生創新氛圍得分為50.77±7.61分(占總分78%),創新自我效能得分為28.90±5.52分(占總分72%)。創新行為與創新氛圍的相關係數為0.460,創新行為與創新自我效能的相關係數為0.812,多元線性回歸中顯示創新氛圍與創新自我效能均對創新行為有影響(P<0.05)。創新自我效能是對創新行為影響最強的因素(β=0.732,p<0.001)。結論:醫學類專科生的創新行為水準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學生所處創新氛圍以及自身的創新自我效能水準均處在良好水準;營造創新氛圍能促進學生創新行為的形成,提高學生創新自我效能能顯著轉化為學生創新行為。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學業成績、激發學生冒險精神,可推動學生創新行為的培養。
澳門產婦接受陪月照顧服務的經驗和感受-一個質性研究
作者何淑雯毛愛妹
分類號R417.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指導老師:毛愛妹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過澳門產婦接受陪月照顧服務後的自身感受,探討產婦產後面對的問題和應對,以及對澳門陪月照顧服務的感受和觀點,為優化澳門地區陪月照顧培訓課程及陪月照顧社區支持服務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研究採用了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通過方便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邀請12名曾接受陪月照顧服務的產婦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經過參與者的同意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訪談後整理資料將訪談內容逐字逐句轉為電子文本,通過Colaizzi現象學7步分析進行主題分析,使用質性研究分析軟件Nvivo 12 Plus協助分析。結果:通過產婦產後接受陪月照顧服務後的經驗表達,分析提煉出三個主題及八個次主題,結果如下:1. 產後家庭角色壓力增加:(1)母親照顧壓力、(2)家屬照顧壓力;2. 選擇陪月照顧服務:(1)選擇陪月照顧服務的原因、(2)聘請陪月照顧服務的途徑、(3)兩種陪月照顧方式的選擇、(4)澳門和內地兩地陪月照顧提供者的選擇;3. 陪月照顧服務離場後的照顧方式:(1)照顧責任向母親及其他家庭成員轉移、(2)照顧責任向家傭轉移。產婦因應自身對母嬰照顧知識不足,以及產後所面對的壓力,希望得到家庭支持及社會支持,從而減輕產後的照顧壓力;陪月照顧服務分為居家陪月員及月子中心,兩種服務方式各有優缺點,產婦結合自身及家庭狀況進行選擇,結果反映大部分提供陪月照顧服務者均來自內地;陪月照顧服務為暫時性服務為期28天,而產後恢復是長期的,聘請陪月照顧服務提供了一個產婦及其家屬(包括家傭)學習機會,使得陪月照顧者離場後,產婦及其他照顧者順利承接今後的產後照顧,有助於產後身心恢復。根據以上三個主題分析,結合澳門地區陪月照顧現況,揭示澳門地區對陪月照顧服務提供不足。結論:陪月照顧服務有助於產婦產後恢復,但澳門本地提供的陪月照顧無法滿足本地產婦需求。針對澳門地區陪月照顧服務規管不足、陪月服務提供不足及陪月課程培訓質量參差,建議加強陪月照顧服務標準化,優化陪月員培訓課程,為澳門產婦提供更多可及性的、高質素的陪月照顧服務。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Associat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Macau Nurses amid the COVID-19 Pandemic
作者Vong ANASit Wing HungAu, Mio Leng
分類號B848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English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Supervisior : SIT Wing Hung, Janet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Co-Supervisior :AU, Mio Leng Assistant Professor

Objective: The Coronavirus Diseases 2019 (COVID-19) pandemic has severely affected healthcare systems. Nurses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is pandemic. However, increases in stress levels from exposure to high-risk environments can negatively impact nurses’ mental health, affecting their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perceived stress levels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nurs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Macau.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recruited registered nurses in Macau to participate in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through nurse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using a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2022.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consisting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he 10-item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10), Brief Coping Orientation to Problems Experienced Inventory (Brief COPE),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SSQ6) were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level of perceived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current status of social support.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tress among nurses in Macau. Results: A total of 167 nurs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90%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female, and 63% were under the age of 40. The prevalence of perceived stress was 20.05±6.4 (70.1% reported moderate levels of stress) among Macau nurses. The top five coping strategies respondents tended to use were acceptance, active coping, positive reframing, planning, and the use of instrumental support. The support number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1.89±1.45 persons (0–9 persons), and the support satisfaction score was 2.51±1.02 (1–6 scores). Bivariate correlational analyses found that smoking, alcohol drinking, insomnia, poor appetite, fatigue, confidence to work in an isolated ward, time to join the infectious control training, and fear of being infected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perceived stress (all p<0.05). The PSS score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pport satisfaction, substance use, behavioral disengagement, denial, humor, and self-blame (p<0.05; r=0.208–0.518), a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upport number, active coping, use of instrumental support, positive reframing, planning, and acceptance (p<0.05; r=-0.222–-0.362). Finally,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eight independent variables (fatigue, support satisfaction, self-blame, denial, insomnia, fear of being infected, smoking, and active coping) explained the 59.5% variance in PSS scores. Conclusion: The perceived stress level of nurs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Macau is moderate to high. Fatigue, support satisfaction, self-blame, denial, insomnia, fear of being infected, and smoking are risk factors for higher perceived stress levels among nurses, while active coping strategies reduce perceived stress levels. Nurs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tress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should consider periodic infection control refreshment courses to alleviate nurses’ fear of being infected. In additi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intervention program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nurses to help them reduce stres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