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王嘉杰總數: 4
基層醫療機構護士心理資本與死亡素養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成欣樺王玉瓊王嘉杰
分類號R192.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5.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8年9月1日
指導老師 :王玉瓊教授
指導老師(副):王嘉杰講師


目的:調查基層醫療機構護士心理資本與死亡素養的現狀,並探討兩者間的關係及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爲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於2024年11月—12月對四川省成都市22個縣(市、區)工作的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1700名護士進行調查,最終獲得1524份有效問卷,測量工具包括一般資料調查表、死亡素養指數量表及護士心理資本量表。採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1)基層醫療機構護士的心理資本總分平均分為144.61±17.08,條目平均分為4.83±0.57;其中各維度最高分為責任(4.97±0.64),最低分為希望(4.64±0.64);(2)基層醫療機構護士的死亡素養總分平均分為203.94±33.05分,條目平均分為7.04±1.13分;其中各維度最高分為經驗知識(7.52±1.28),最低分為事實知識(6.81±1.40);(3)結果顯示,心理資本總分及各維度與死亡素養總分及各維度呈正相關關係(r=0.602,p<0.01);(4)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生育子女、療護終末期患者經歷、療護已故親屬經歷、接受生死教育培訓,以及心理資本中希望、協作、責任和自信維度是PHC護士死亡素養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可解釋總變異量的42.8%(F=51.019,P<0.001)。結論:基層醫療機構護士的心理資本處於中高水準,其中責任維度最高,希望維度最低;基層醫療機構護士死亡素養處於中等水準,其中經驗知識最高,事實知識最低;基層醫療機構護士心理資本水準越高,其死亡素養水準越高;基層醫療機構護士死亡素養的獨立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是否有生育子女、療護終末期患者經歷、療護已故親屬經歷、接受生死教育培訓及希望、協作、責任、自信;因此,建議基層醫療機構加強對護士心理健康的關注,幫助護士更好地應對患者死亡帶來的心理壓力,維護和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工作和個人的生活品質。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從醫療系統、教育系統和社

區機構等多方面全面推動生死教育培訓,幫助護士緩解因面對死亡而產生的恐懼和壓力,更好地應對死亡問題。

關鍵字: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護士;心理資本;死亡素養
運用解釋現象學分析(IPA)探討澳門的性少數(LGBTQ+)對澳門醫療保健的體驗與需求
作者楊欣蕾伍慧兒王嘉杰
分類號R-1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指導老師:伍慧兒副教授
指導老師(副):王嘉杰講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澳門的LGBTQ+群體在接受澳門醫療保健時的體驗,以及LGBTQ+群體對醫療保健的需求。爲促進澳門地區醫療資源的優化和應對LGBTQ+群體的健康需求提供依據。方法: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設計,通過目的抽樣和滾雪球抽樣共邀請6名性少數個體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化深度訪談,對患者就就診經歷、就診的準備、就診的感受以及對醫療人員提出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所有訪談均進行錄音幷整理成逐字稿,然後通過紙筆形式進行手動編碼,運用解釋現象學分析(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方法的六個分析階段,從描述性分析開始,然後轉向解釋性分析,最終逐步分析了6位訪談對象的訪談內容,在此基礎上形成分析資料和歸納主題。結果:依據IPA 的研究分析方法原則,確定了四個核心主題。三個主題反映了就診的經歷:本地醫療與現實需求的落差、微歧視和衝突、信任感。另一個主題反映了因應這些體驗的而提出的需求: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澳門LGBTQ+群體在就醫制度與醫療需求在多方面存在落差,特別是對于跨性別者和其他性少數群體。LGBTQ+群體在尋求醫療幫助時存在著受到歧視、缺乏包容性以及醫療人員對LGBTQ+認知不足的問題。本研究發現建立多元性別友善醫療的重要性,多元性別友善醫療需要包容性的就診環境、文化敏感性醫療、完善跨性別診療制度以及增加醫療人員對LGBTQ+醫療問題的認識和瞭解,以確保性少數群體都能得到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結論:在澳門的醫療體系下,需要建立一個LGBTQ+包容的多元性別友善醫療,推動文化敏感性醫療,改善醫療環境和醫療人員的意識,並爲不同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人群提供尊重和理解的醫療照顧,以讓澳門所有的居民都可以獲得平等且適當的醫療服務。
橫琴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楊家輝伍慧兒王嘉杰
分類號R12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 :伍慧兒副教授
指導老師(副):王嘉杰講師


目的:調查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社區老年人的跌倒風險感知現狀,並分析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於2023年11月至12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兩個社區中選取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採用一般資料調查表、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量表、STEADI跌倒風險自評量表、簡版老年抑鬱量表(GDS-5)、修訂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SPSS 27.0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 H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本研究最終共納入145名社區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跌倒風險感知中位數為55.00 (44.00,64.50)分,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性別、婚姻狀況、是否使用助行工具、自評健康狀況、跌倒風險、日常生活能力的跌倒風險感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跌倒風險和自評健康狀況三個變量進入回歸模型,R2=0.195,擬合的模型有統計學意義(F=11.366,p<0.001)。結論: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老年人的跌倒風險感知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影響其跌倒風險感知的因素主要有性別、跌倒風險以及自評健康狀況,男性、沒有跌倒風險和自評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跌倒風險感知較低,在跌倒預防宣教中應多關注。建議臨床評估老年人跌倒風險時可以同時評估客觀跌倒風險和主觀風險感知,判斷是否有感知偏差並根據其實際情況實施個性化健康宣教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