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作者
公司作者
出版社
叢書
主題
題目
語言
Chinese
Chinese-English
English
Japanese
Portuguese
部門
Library
Teacher’s Collection
位置
Chinese Collection
English Collection
Library Counter
Multimedia Room
Off-site Collection
Online
Oversized Collection - Chinese
Oversized Collection - English
Reference Collection
Staff Collection
Thesis - Reference
文獻類型
Audio-Visual Materials
Book
Computer File
Library card
Serial
eBook
課程範圍
Postgraduate
Undergraduate
適合
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上一頁
1 ~ 10 / 10
下一頁
作者 : 毛愛妹
總數: 10
產科護理人員照顧死胎家屬體驗的現象學研究
作者
廖苑伶
毛愛妹
譚新慧
分類號
R473.71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4.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譚新慧專科護士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深入了解產科護理人員照顧死胎家屬的體驗,了解其經歷以及在這過程中自身情緒變化和情緒管理方法,為優化死胎家屬哀傷輔導流程和培訓方案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詮釋性現象學研究方法,通過立意取樣方法,於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在澳門某醫院產房和產前區進行招募,選取了10名曾為死胎家屬提供照顧的助產士和護士參加研究,其中助產士6人,護士4人,採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收集資料。運用Benner詮釋現象學分析方法和Colaizzi七步法分析資料,使用Nvivo12軟件協助分析。結果:產科護理人員往往對所經歷的死胎事件印象深刻,能夠較清晰回顧事件。她們照顧死胎家屬的體驗可以歸納出三個主題。主題一:陷入多種情緒交織-傷心與難受、恐懼與害怕、內疚與擔憂;主題二:沉默的陪伴-被動沉默、主動沉默;主題三:哀傷中成長-主導自己的情感(共情昇華、情緒隔離、情緒紓緩)、個性化哀傷輔導服務方式(了解需求、控制情境)。產科護理人員在照顧死胎家屬時會產生照顧無力感,其個人成長環境及資深同事的支持影響其情緒體驗及應對方法。隨著照顧經歷、生活閱歷以及專業培訓的增加,產科護理人員在哀傷照顧中逐漸成長,照顧技能提高的同時能保持自身情緒穩定,從而實現從被死胎事件悲觀環境受影響者到自由控制死胎悲觀環境的護理管理者。結論:產科護理人員死胎哀傷輔導是一個在實踐中提高技能,並駕馭自己情緒的過程。 資深護士和臨床護理管理者需要給予低年資護士成長空間。 研究也揭示護士學校和醫療機構需要加強死亡護理培訓。
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後心理復蘇路徑的敘事研究
作者
祁璐
毛愛妹
分類號
R192.6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4.
語言
Chinese
主題
低年資護士
護理不良事件
心理體驗
註釋
含參考文獻.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目的:瞭解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發生後的心理變化的過程,探討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後的應對方式以及周圍環境的反應和支援,為護理管理者對低年資護士提供心理支援、促進其專業成長提供借鑑。方法:本研究為敘事研究,採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研究對象,最終對所選取的來自7個省份12家醫院的9名工作年限3年及以內的低年資護士以及4名工作年限超過10年的護理管理者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將訪談資料轉化為文字後,先濃縮個人訪談形成“骨架型”故事,在結合Scott第二受害者模型,通過三維敘事分析法基於訪談資料析出主題。結果:以時間軸串聯的三大敘事主題分別為: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不可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展-非線性的心理反應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的轉歸-反思及調整。護理不良事件被認為是護士職業起始階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低年資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對於護理不良事件歸因存在衝突。儘管護理管理者強調護理不良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人性化,但低年資護士視事件為羞恥,他們會經歷一系列複雜心理變化,但並不會經歷Scott心理復原路徑中的所有階段。低年資護士展現出較強心理韌性,體現為事件發生後對自身與環境適應能力的反思並進行相應調整,這種調整目的在於超越事件本身的更深遠的職業發展謀劃。結論:研究結果豐富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後的心理反應傳統模型,不同角色護理人員對護理不良事件的歸因以及處理不同解釋揭示了深層次的角色衝突以及護理專業本質上的缺陷。臨床護理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對護理不良事件處理非懲罰文化的含義以及如何界定護理不良事件。
醫學類專科生創新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唐山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
徐天麗
毛愛妹
分類號
R-1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3.
語言
Chinese
主題
醫學類專科生
創新氛圍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摘要
的:瞭解醫學類專科生在現有開展的創新教育影響下,創新行為現狀以及影響創新行為的因素,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行為教育內容和方式提供參考。方法:橫斷面調查研究。採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唐山某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涉及六類醫學專業大三年級在校學生。以反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和個體行為三者之間關係的三元交互理論為指導,採用“大學生創新創新行為”、“大學生創新氛圍”,以及“大學生創新自我效能”三個量表進行調查,共回收73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700份,有效率為95%。以均數±標準差描述大學生創新行為、創新氛圍以及創新自我效能水準;以獨立樣本t 檢驗、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等單因素檢驗影響學生創新行為因素,在此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進一步探討影響學生創新行為的因素。顯著性水準設置為 P<0.05。結果:醫學類專科生創新行為得分為62.95±10.49分(占總分74%),影響創新行為的因素包括學生課業成績排名、參加學校課外活動的頻率和冒險精神程度(P<0.05)。學生創新氛圍得分為50.77±7.61分(占總分78%),創新自我效能得分為28.90±5.52分(占總分72%)。創新行為與創新氛圍的相關係數為0.460,創新行為與創新自我效能的相關係數為0.812,多元線性回歸中顯示創新氛圍與創新自我效能均對創新行為有影響(P<0.05)。創新自我效能是對創新行為影響最強的因素(β=0.732,p<0.001)。結論:醫學類專科生的創新行為水準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學生所處創新氛圍以及自身的創新自我效能水準均處在良好水準;營造創新氛圍能促進學生創新行為的形成,提高學生創新自我效能能顯著轉化為學生創新行為。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學業成績、激發學生冒險精神,可推動學生創新行為的培養。
澳門產婦接受陪月照顧服務的經驗和感受-一個質性研究
作者
何淑雯
毛愛妹
分類號
R417.6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指導老師:毛愛妹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過澳門產婦接受陪月照顧服務後的自身感受,探討產婦產後面對的問題和應對,以及對澳門陪月照顧服務的感受和觀點,為優化澳門地區陪月照顧培訓課程及陪月照顧社區支持服務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研究採用了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通過方便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邀請12名曾接受陪月照顧服務的產婦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經過參與者的同意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訪談後整理資料將訪談內容逐字逐句轉為電子文本,通過Colaizzi現象學7步分析進行主題分析,使用質性研究分析軟件Nvivo 12 Plus協助分析。結果:通過產婦產後接受陪月照顧服務後的經驗表達,分析提煉出三個主題及八個次主題,結果如下:1. 產後家庭角色壓力增加:(1)母親照顧壓力、(2)家屬照顧壓力;2. 選擇陪月照顧服務:(1)選擇陪月照顧服務的原因、(2)聘請陪月照顧服務的途徑、(3)兩種陪月照顧方式的選擇、(4)澳門和內地兩地陪月照顧提供者的選擇;3. 陪月照顧服務離場後的照顧方式:(1)照顧責任向母親及其他家庭成員轉移、(2)照顧責任向家傭轉移。產婦因應自身對母嬰照顧知識不足,以及產後所面對的壓力,希望得到家庭支持及社會支持,從而減輕產後的照顧壓力;陪月照顧服務分為居家陪月員及月子中心,兩種服務方式各有優缺點,產婦結合自身及家庭狀況進行選擇,結果反映大部分提供陪月照顧服務者均來自內地;陪月照顧服務為暫時性服務為期28天,而產後恢復是長期的,聘請陪月照顧服務提供了一個產婦及其家屬(包括家傭)學習機會,使得陪月照顧者離場後,產婦及其他照顧者順利承接今後的產後照顧,有助於產後身心恢復。根據以上三個主題分析,結合澳門地區陪月照顧現況,揭示澳門地區對陪月照顧服務提供不足。結論:陪月照顧服務有助於產婦產後恢復,但澳門本地提供的陪月照顧無法滿足本地產婦需求。針對澳門地區陪月照顧服務規管不足、陪月服務提供不足及陪月課程培訓質量參差,建議加強陪月照顧服務標準化,優化陪月員培訓課程,為澳門產婦提供更多可及性的、高質素的陪月照顧服務。
探討澳門地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經驗:一項紮根理論研究
作者
林嘉杰
毛愛妹
趙巧儀
分類號
R541.6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3.
語言
Chinese
主題
紮根理論
自我管理
心力衰竭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指導老師:毛愛妹副教授
論文項目導師(臨床):趙巧儀專科護士
目的: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延遲就診及反覆住院的問題,這反映患者回到社區後可能存在疾病自我管理不足的問題,而患者反覆住院的現象也可能反映社區對患者的支持不足。本研究主要通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身經驗分享,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對患者造成的困擾及患者應對疾病方法,為日後優化澳門地區醫院及社區的心力衰竭護理服務提供依據。方法: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通過立意抽樣及理論抽樣共邀請15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名患者家屬進行面對面半結構深度訪談,對患者的疾病知識、經驗及自我應對技巧進行探討。所有訪談均進行錄音並整理成電子文檔,其後通過質性研究分析軟體Nvivo 11 Plus進行整合,運用開放性、主軸及選擇性三個層次的編碼對資料進行分析及持續比較以提取出核心編碼,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基於資料的理論。結果:澳門地區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影響因素多元,主要圍繞「個人」、「家庭」及「社會」3個層面的影響。個人層面的影響包括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個人習慣、價值觀、自身情緒及興趣等範疇;家庭層面包括家屬給予的支援及與患者的共同目標;社會層面包括患者身邊人的支援、周邊醫療及社區配套、醫療開支及疫情影響等。而澳門地區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體現於「自我監測病情」、「按醫囑服藥」、「調整生活習慣」及「調節負面情緒」四大範疇上,主要涉及生命體徵的測量、求診習慣、資訊接收、藥物控制,以及飲食、生活及情緒調節上的內容。本研究發現患者的自我管理是超越疾病治療護理的一系列生活管理。患者在自我管理過程中不斷自主學習,吸收身邊資訊及依據自己身心特殊性來豐富應對技巧,最終達至「掌控生活」目的。儘管自我管理是一個患者自我學習和調整過程,但外界的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效能,因此提出「恰當的外界支持可以增加慢性心衰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的紮根理論。該理論從微觀角度剖析澳門地區心衰患者在社區自我管理經驗,反映了澳門地區社會和醫療政策及文化的特殊影響。本理論是其他宏觀或中觀自我照顧理論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具體應用及理論內涵補充。結論:影響澳門地區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多元,因此針對患者自我管理上亦需從多方面進行干預,重點加強對社會層面上的支援,以確保心衰患者能得到恰當的外界支持,從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成效。
護理專業本科實習生專業認同建構過程--一項紮根理論研究
作者
羅文婷
毛愛妹
分類號
R192.9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3
語言
Chinese
主題
專業認同
紮根理論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6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而積極的專業認同水準是提高護生留任意願的關鍵因素,且臨床實習期是專業認同建構的關鍵時期,目前關於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都以量性研究爲主,主要注重探討專業認同結果,卻很少探討建構過程,再者,以往的量性研究發現護士學生專業身份認同水平並未隨著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而有相應的提高,但缺乏來自實證資料的解釋。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從實習護生的角度,輔以帶教老師的資料補充,建構護士學生專業身份建立過程,以及探究影響護士學生專業身份建立複雜因素,為護士學校和實習醫院優化學生培訓策略提供依據。方法:選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在自然的情景下,進行資料收集。通過目的抽樣及理論抽樣選取 8 組共 38 名學生和 4 名臨床帶教老師作爲研究對象,訪談方式以焦點小組為主,並結合個人訪談進行開放式和半結構化訪談,對研究對象進行整體性研究。將所有的訪談資料轉換成文字稿,並使用 Nvivo12 軟體進行輔助分析,通過三級編碼,不斷的對資料進行比較提取出核心編碼,建構實習護士專業認同發展過程的實質理論 。結果:歸納出 15 個開放式編碼,5 個主軸式編碼,1 個核心編碼。5 個主軸式編碼包含 15 個開放式編碼,分別為 1)多重人際關係:師生關係、護患關係、醫護關係、親情關係;2)感知到的護士地位:社會環境下的護士地位、醫療機構中的護士地位;3)被侵犯的權益:休息時間被剝奪、疫情增加工作量、女生受到性騷擾、反饋途徑不完善;4)不完善的培訓體系:培訓計劃缺乏系統性、不友好的科室文化、實習醫院資源不足;5)搖擺的職業態度:對護理專業的看法、對護理的職業選擇。在開放式編碼及主軸編碼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式編碼形成“負重前行”,建構實質性理論及框架:“護士學生專業身份認同建構是在挫折中發展過程”。本研究發現實習學生專業認同建構過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儘管學生臨床處理能力不斷提高,但由臨床護士、病人及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臨床實習環境以及護士地位的社會評價對於實習護士專業價值觀的形成呈現負面影響。結論:影響護生專業認同建構過程的因素是由多維度組成的,且因素之間相互影響。說明建構過程中實習護生面臨著許多的壓力和挑戰,由臨床護士、病人及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臨床實習環境以及護士地位的社會評價對於實習護士專業價值觀的形成呈現負面影響。但在這背後一直尋找作為護士的意義。所以,需要優化整體的臨床學習環境,學校、醫院及社會需要針對相關因素進行改進並給實習學生提供支援,為護理專業實習生專業認同建構過程提供良好的環境。
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調查
作者
吳嘉欣
毛愛妹
分類號
R192.6-553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護士
同理心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3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水平並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今後改善護士同理心臨床干預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在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4期間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邀請澳門某醫院在職護士進行橫斷面研究,利用傑弗遜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JSE-HP)檢測這些在職護士的同理心水平;對收集的資料運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描述在職護士同理心水平,採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背景特徵的護士同理心水平差異,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在職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結果:本次研究派發了324份問卷,回收了318份問卷,308份問卷有效,有效應答率為96.8%,參與研究護士的同理心得分範圍為79-140分(總分為140分),均分為114.40±12.73,佔總分的81.7%。三個維度條目均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分別為觀點採擇(5.74±0.72)、換位思考(5.68±1.06)及情感護理(5.25±0.67)。多重回歸分析表明護士的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是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P<0.05)。性別、文化水平、是否養育兒女、夜班數及工作部門對護士同理心水平影響無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結論:參與研究護士同理心總體水平相對較高,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為護士同理心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對臨床護理管理者制定干預計劃以提升護士同理心水平有一定意義。
澳門某醫院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
吳麗盈
毛愛妹
分類號
R192.6-533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護理人員
職業能力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護士勝任力水平直接影響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將探索澳門醫院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期望為護理管理者發展提升護士核心勝任力水平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採用問卷調查法,便利抽樣方式。在2021年2月1日-2月28日期間,於澳門某醫院對345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通過一般資料調查表、註冊護士核心勝任力問卷、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收集相關資料。運用SPSS26.0軟件對有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統計資料方法包括:護理人員社會人口學特徵、核心勝任力水平、社會支持水平採用描述性統計;核心勝任力影響因素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多重綫性回歸分析。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關係採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發放問卷345份,回收345份,有效問卷325份,有效應答率為94.2%。具體研究始果如下:(1) 護理人員核心勝任力總分值為156.5±25.82分,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在各維度得分按照核心勝任力七個維度的平均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法律/道德實踐3.00±0.48分、領導能力2.99±0.46分、人際關係2.94±0.49分、臨床護理2.82±0.51分、專業發展2.79±0.54分、教育/咨詢2.66±0.66分、批判性思維/科研能力2.65±0.52分。(2)單因素結果分析表明,性別女性、碩士或以上學歷、職稱越高、已婚、不同科室、護理人員年齡越大、工作年資越長的護理人員核心勝任力水平相對高於其他護士(P<0.05)。多重回歸分析表明年齡越大/工作年資越長、性別女性、碩士或以上學歷、不同科室對核心勝任力有獨立影響(P<0.05)。(3)護理人員社會支持總分為40.21±7.29分,具有一般支持度,各維度中得分由高至低分別是主觀支持21.95±4.39分、客觀支持10.70±3.67分、對支持利用度7.56±1.66分。(4)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關係,社會支持與核心勝任力的相關性系數r=0.217。結論:澳門某醫院護士整體核心勝任力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具有一般社會支持度。年齡/工作年資、性別、學歷、不同科室為核心勝任力的獨立影響因素。護士核心勝任力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關係。因此,醫院管理者應参考上述結論加強對護理人員相關培訓,以及給予護理人員更多社會支持,從而提高其核心能力及社會支持度。
探討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
劉苑儀
毛愛妹
分類號
R459.5-533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血液透析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 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生命意義感是影響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預測因素。澳門尚缺對透析患者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感現況以及分析社會人口學特徵及疾病治療相關因素的不同變項對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感及其各層面的影響,期望為針對性開展實證爲本的生命感臨床幹預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採用問卷調查法及方便抽樣方式。在2020年1月1日—1月31日期間,於澳門某醫院血液透析中心通過「一般資料調查表」及「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義量表」對249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此量表共26個條目,含生命目標、生命價值、自我概念、和靈性四個層面。運用SPSS 22.0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徵、疾病相關資料及生命感水平得分採用描述性統計。而患者的生命感及其影響因素採用推斷性統計,包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及多重綫性回歸分析。結果:共發放問卷249份,回收249份,合格238份,合格應答率為95.58%。具體研究結果如下:(1)患者的生命感水平總分(93.75±10.00分)及各層面得分相對較高。在生命感層面中,得分由高到低分別是生命價值(26.67±3.66分),生命目標(25.77±2.81分),自我概念(21.86±2.53分),靈性(19.45±3.94分)。(2)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宗教信仰、接受透析治療病程、症狀困擾與整體生命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婚姻狀況、居住情況、教育程度、個人每月經濟收入、有無罹患腎臟病以外的其他慢性病與整體生命感的得分差異未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pearman相關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齡與患者整體生命感無關(p>0.05)。多重綫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女性、有宗教信仰、透析病程6-10年、透析病程10年以上、無症狀困擾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有獨立影響(p<0.05)。結論: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水平處於中等偏高水平。性別、宗教信仰、接受透析治療病程及症狀困擾與整體生命感有關。性別女性、有宗教信仰、透析病程6-10年、透析病程10年以上、無症狀困擾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整體生命感的獨立影響因素。因此,透析護理工作者應參考上述結論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生命感幹預,從而提高生命意義感水平,促進身心健康。
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
梁銘詩
毛愛妹
分類號
R459.5-533
出版社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
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血液透析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瞭解澳門地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現況,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以上研究結果為護理人員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準的方案提供依據。方法:採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澳門某醫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療3個月以上以動靜脈內瘻為血管通路的患者18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採用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建立Excel數據庫和採用SPSS 22.0英文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18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總分在23~62分之間,平均為40.94±8.21分(總分80分),其中四個維度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為執行自我護理、問題解決、夥伴關係、情緒處理。(2)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準與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狀況、居住情況、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時長、併發症個數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狀況較差(P<0.05)。三個因素可解釋總變異的31.0%。結論:澳門某醫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狀況不理想,處於中等偏低水準。年齡、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須重點關注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透析患者,制定個體化、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及干預措施,從而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