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張栢菱總數: 4
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
作者劉記張栢菱湯麗娟
分類號R192.6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3.
語言
Chinese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7年9月1日
指導老師:張栢菱助理教授
指導老師(副):湯麗娟高級助理研究員

摘要
目的:探討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現況及影響因素。方法:2023年8月至12月,以澳門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採用人口學資料、電子健康素養量表、主觀家庭社會地位問卷、自我效能量表、感知社會支持量表進行調查,採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結果:本研究回收239份問卷,有效問卷237份,有效率99.1%。(1)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得分中位數為19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5-25分),處於中上水平,53.6%澳門居民具備高的電子健康素養;70.8%澳門居民知道網上找到有用健康資源的途徑,但只有59.5%與54.8%澳門居民能評價網上健康資源及與有信心使用網絡信息來做出健康決策,表明澳門居民的電子健康素養在評價與做出健康決策方面仍有不足。(2)主觀家庭社會地位得分中位數4(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1-7分),62%的澳門居民認為自己家庭社會地位處於中等以上。(3)澳門居民的自我效能得分中位數11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3-15分),處於中等以上水平,但仍有超過一半(50.2%)澳門居民沒有信心克服較多挑戰。(4)感知社會支持得分中位數為15分(評分範圍及得分範圍為3-21分),處於中等水平,同意社會支持來自家庭(65.2%)較多。(5)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較大、已婚的澳門居民的低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增加;無疾病、家庭收入高、主觀家庭社會地位高、自我效能高的居民,低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降低。(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年齡是電子健康素養的風險因素,41-50歲年齡組及51-60歲年齡組的高電子健康素養概率為18-30歲組的29.9%及30%;主觀家庭社會地位每增加一個單位,高電子健康素養的概率增加29.3%;自我效能每增加一個單位,高電子健康素養的概率增加20.4%。結論:(1)澳門居民電子健康素養處於中上水平,53.6%澳門居民具備較高的電子健康素養,在評價與處理健康決策方面不足。(2)年齡、主觀家庭社會地位、自我效能是電子健康素養的獨立影響因素。建議:鼓勵中老年居民保持每週參與集體活動,家庭聚會等,學習使用電子健康資源;倡議增加電子健康設備的便利性,減少困難任務;定期在社區舉辨培訓或有關活動以學習識別官方網站的健康信息。
澳門護士職業倦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作者何安妮尤黎明張栢菱
分類號R192.6-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探討澳門護士的職業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於2020年1月至3月,以本澳醫院機構現職擔任護理職務之全職護士為調查對象,採用社會人口學資料、MBI職業倦怠量表、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CD-RISC心理彈性量表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採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澳門護士職業倦怠各維度發生倦怠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本研究回收261份問卷,有效問卷256份,有效率為98.08%。(1)在職業倦怠方面,本澳護士呈現較高程度的職業倦怠,在職業倦怠三個維度中,護士呈現高度情感衰竭、高度去人格化、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百分比分別是57.0%,48.4%,52.3%。(2)工作壓力方面,較多護士處於中度壓力水平(60.2%),工作壓力中以工作量及時間方面維度屬重度壓力,佔64.5%。說明本澳護士的工作壓力屬中度壓力,壓力來源是以工作量及時間方面為主。(3)心理彈性方面,中位數及百分位數得分為59(52, 69)分,低於香港常模、美國常模,其中心理彈性條目得分低於2分以堅韌維度為主,說明本澳護士的心理彈性水平較低。(4)單因素分析發現男性、年齡越小、工作年資越低、職位越低、重急症科工作的護士的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越大。未婚、無子女、學歷低、職位越低的護士的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風險越大。(5)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護士工作壓力越大,其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越高,個人成就感越低,但個人成就感受工作壓力影響較小。護士心理彈性越好,其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越低,個人成就感越高。(6)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工作壓力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的危險因素,工作壓力每增加一個單位,出現高度情感衰竭和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分別會增加10.1倍和4.1倍;心理彈性是情感衰竭、個人成就感的保護因素,心理彈性每增加一個單位,出現高度情感衰竭和高度個人成就感缺失的風險分別會降低3.2%和9.0%;性別、工作年資是去人格化的保護因素,女性護士發生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較男性降低79.5%,工作年資每增加1年,出現高度去人格化的風險會降低16.5%。結論:本澳護士職業倦怠較嚴重,降低工作壓力,提高心理彈性可能有助降低職業倦怠。建議護理管理者應關注護士的倦怠現狀,可從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制定措施,以減低工作壓力;制定提高心理彈性的培訓,有利緩解職業倦怠。
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陳啟念尤黎明張栢菱
分類號R459.5-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描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現狀,並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澳門某醫院血透中心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和臨床情況調查表、平均透析間期體重增加百分率(%IDWG)、液體攝入依從性量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和社會支援評定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SPSS 22.0中文版軟體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1)23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IDWG平均為4.38±1.16%,不依從液體攝入限制的有60例,占26.1%。使用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量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平均得分為14.24±5.49(評分及得分範圍均為6-30分)。(2)患者的自我效能總分的均分為6.50±1.87,屬中等水準程度。社會支持總分的均分為32.50±7.94,屬中等水準程度。(3)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IDWG在年齡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年齡越大,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越小;有宗教信仰的患者比無宗教信仰的患者的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小。(4)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液體攝入依從性與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援水準均呈負相關,即患者自我效能或社會支援水準越高,%IDWG值越低,即液體攝入依從性越好。(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和自我效能進入了以液體攝入依從性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該模型能夠正確分類75.2%的研究對象。結果提示,年齡和自我效能均為保護因素(OR<1)。年齡每增加1歲,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降低3.0%。自我效能每增加一個單位,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降低25.5%。結論:(1)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液體攝入依從性較好。(2)澳門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水準及社會支持水準均呈中等水準。(3)年齡越大、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液體攝入不依從的風險越小。社會支持對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作用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新冠疫情下澳門急診護士心理壓力變化及應對之研究
作者陳意張栢菱尹一橋
分類號R471-53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1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3年
公開日期:2024年9月1日

[摘要]
目的:目前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除了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外,還對大眾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特別是前線醫護人員,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影響尤為嚴重。在澳門,急診護士是發熱風險篩查的第一道防線,所受的心理壓力和衝擊不容忽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急診護士在COVID-19疫情下,面對預檢分診工作產生的各種心理壓力變化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上述急診護士如何應對預檢分診工作所產生的心理壓力,為日後制訂疫情相關對策和措施提供實證。方法:本研究將應用Lazarus和Folkman的壓力認知應對理論,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向十位急診護士進行資料收集,運用Colaizzi七步驟進行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急診護士在面對疫情的心理變化反應具有多樣性,主要分為負面反應和正面反應兩大類,常提及的負面反應為「壓力」、「擔心」、「害怕」、「無奈」,較常提及正面反應為「使命感」、「有信心」。(二)影響心理變化反應的因素亦十分多元,負面反應影響因素來自於工作的變化、疫情未知和不確定性、工作的條件、人際互動等方面,正面反應影響因素來自於對護理專業的使命感、認同感、責任感;疫情漸趨穩定和受控;同事間正向工作氛圍、形成團隊;各方面的支持。(三)急診護士在應對疫情時以問題焦點應對為優先,如提高自身感控防護意識及行為,主動查詢獲取更多疫情相關資訊,尋求他人協助,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會使用情緒焦點應對方法,未發現有過於消極的態度和行為去應對問題。(四)本研究亦發現到急診護士對各方應對疫情的期望,如希望加強與前線的溝通,提高政策措施公佈的透明度;增添相應的培訓;情緒上的支持。結論:疫情期間負面反應和正面反應會影響急診護士的心理壓力變化,這些反應在疫情期間同時存在,正面反應亦會幫助受訪護士克服負面反應,而反應的影響因素十分多元,須重視並解決負面影響因素,加強正面影響因素,幫助急診護士使用有效方法應對疫情的心理壓力變化,為日後澳門制定相關措施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