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主題 : 護士總數: 36
護士人文修養
作者劉義蘭
分類號R192.6-43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及索引.
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態度和飲食行為的相關性研究
作者朱志娟王思琛朱明霞盧綺雯
分類號R151-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了解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態度以及飲食行為現狀,分析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態度以及飲食行為的影響因素,並探討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態度和飲食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 選取 2021年 12月 1 日至 2022 年 01 月 30 日澳門某醫院198名臨床護士作為研究對象。 採用一般情況調查表和營養知識量表、營養態度量表、飲食行為量表進行問卷調查。採用 SPSS22.0 中文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結果:(1)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全體樣本平均分為 15.33±3.75,營養態度全體樣本平均分為 51.54±8.24,飲食行為全體樣本平均分為66.65±10.05。(2)性別及科別是影響營養知識的主要因素;性別、年齡、工作年資以及職稱是影響營養態度以及飲食行為的主要因素。(3)營養知識與飲食行為顯著性(p<.01)顯示正相關;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顯著性(p<.001)顯示正相關。結論:(1)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得分表現較好,而營養態度及飲食行為得分中等,仍有進步空間。(2)澳門某醫院臨床護士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及飲食行為三者之間,營養知識與營養態度無明顯相關,營養知識及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呈顯著關係(3)工作年資越高,營養態度越好,飲食行為越好。
澳門護士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梁玉珊梁淑敏王慧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澳門護士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現況,並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是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採用了方便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法,於2021年11月至12月期間在社交平台的6個醫護群組和邀請護理界同業協助召募本澳全職護士參與網上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社會人口學資料、護理工作情況、健康狀況)、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和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工具。本研究以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處理,以描述性統計分析澳門護士的社會人口學特性、護理工作情況、社會支持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現況,以推論性統計分析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因素。結果:是次研究共收回202份有效的問卷,八成受訪護士為女性,平均年齡為35.9 ± 8.6歲。澳門護士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得分平均為142.1±16.4分(得分百分比為74.8%),呈中等偏高水平;以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得分(59.7±5.8分,得分百分比為85.2%)最高,其次為健康自我管理環境得分(38.7±6.4分,得分百分比為77.4%),最低分是健康自我管理行為(43.7±7.6分,得分百分比為62.5%);七個維度得分按次序為健康信念(39.2±4.0分,得分百分比為87.1%)、自我效能(20.5±2.8分,得分百分比為81.8%)、疾病預防與應對(16.2±2.5分,得分百分比為80.9%)、環境自我管理(19.8±3.3分,得分百分比為79.0%)、資源利用(18.9±3.7分,得分百分比為75.7%)、飲食自我管理(15.4±3.4分,得分百分比為61.4%)和運動自我管理(12.2±4.4分,得分百分比為48.8%)。澳門護士的社會支持總得分平均值為36.8±7.1分(得分百分比為55.7%),屬中等程度;以主觀支持得分(20.8±4.4分,得分百分比為65.0%)最好,其次是支持利用度得分(7.0±1.8分,得分百分比為58.1%),最差是客觀支持得分(9.0±2.5分,得分百分比為40.8%)。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分的影響因素依序為自覺健康狀況好、社會支持、自覺健康狀況一般、患有慢性病和年資15年或以上。結論:澳門護士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呈中等偏高水平,得分與內地相關研究結果相若或稍高;護士的健康狀況好、社會支持度較高、患有慢性病和高年資均是護士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利因素。建議護士需加強自身的健康責任和自控能力,按自身健康需求和實際情況善用工餘時間做適量體育鍛鍊,並利用伙伴效果以促進健康行為的執行;機構應推出針對性的健康維護措施和支持性的健康環境,並強化護士的社會支持,以促進護士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澳門醫院護士在患者安全事件中作為第二受害者的經驗和支持研究
作者張杏嬌曾秀梅張雲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澳門醫院護士在患者安全事件中作為第二受害者的經驗和支持現況,探討背景變項、患者安全事件特徵變項對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之差異,以及探討澳門醫院護士背景變項、患者安全事件特徵變項對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之預測。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調查,於2021年3月採用便利抽樣方式對澳門醫院護士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利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患者安全事件特徵問卷,以及中文版第二受害者經驗及支持量表蒐集資料,共收集197份有效樣本。研究資料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以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多元線性回歸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澳門醫院護士之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量表平均分為70.81,以「心理困擾」及「管理支持」維度得分較高;責任程度、部門及類型在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上具顯著性差異(p<0.05):在患者安全事件當中,具個人責任之護士其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高於無責任之護士,婦產兒科部門之護士其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高於其他部門者,經歷身份識別錯誤事件或用藥錯誤事件之護士其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較高;護士的責任程度、部門、用藥錯誤事件及身份識別錯誤事件經歷能有效預測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結論:澳門醫院護士之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程度屬中等以下水平,建議醫療機構和管理者關注護士第二受害者問題,普及第二受害者經驗和支持之調查,盡快開展第二受害者教育,尤其是針對上級領導及醫療管理者的培訓和指導,並建立第二受害者支持制度和項目,以有效加強護士在患者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促進其心理、生理和職業健康,改善醫療照護質量。
澳門護士職業認同和組織承諾關係研究
作者李嘉穎朱明霞王思琛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調查澳門護士職業認同與組織承諾的現狀,分析澳門護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探討職業認同與組織承諾的關係。研究的結果將為護理管理者在制定提高護士的職業認同水平的循證干預措施上提供依據。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採用問卷調查法,便利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法。在2021年02月09至28日期間,透過網絡交友軟件的護士群組,推廣本研究計劃,把Google表單電子問卷鏈結發送給研究對象,一共438位護士符合條件納入研究,通過一般資料調查表、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中國職工組織承諾量表收集相關資料。運用SPSS26.0軟件對有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1. 護士職業認同總分為106.61±13.58分。職業認同五個維度的平均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職業認知評價(3.70±0.50分)、職業社會支持(3.68±0.46分)、職業自我反思(3.52±0.53分)、職業挫折應對(3.51±0.49分)、職業社交技能(3.28±0.55分)。2. 年齡、年資與職業認同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護士職業認同水平與婚姻狀況、有無子女、最高學歷、每月收入、職位/職稱、聘用方式、每月夜班次數、是否曾進行護理職業生涯規劃、擇業原因、家人職業中有無是醫護人員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職業認同的獨立影響因素為有無子女、最高學歷、每月夜班次數、擇業原因、是否曾進行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及組織承諾(p<0.05)。3. 護士組織承諾總分為62.75±8.83分,均分為2.51±0.35分。4. 護士職業認同與組織承諾之間相關係數r=0.290(p<0.05)。5. 情感承諾、規範承諾、理想承諾、機會承諾均是預測職業認同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澳門護士的整體職業認同水平處於中等水平,具有較高的組織承諾水平。有無子女、最高學歷、每月夜班次數、擇業原因、是否曾進行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承諾為職業認同的獨立影響因素;澳門護士的職業認同與組織承諾總體上存在較弱的正相關關係(r=0.290, p<0.05),但其中護士的職業認同與情感承諾(r=0.470, p<0.01)、職業認同與規範承諾(r=0.402, p<0.01)有中等程度的相關,而且情感承諾、規範承諾、理想承諾、機會承諾均是對職業認同有正向影響,是預測職業認同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因此,臨床護理管理者可以關注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職業認同與組織承諾的關係,制定循證干預措施,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水平。
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與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現狀調查
作者林美欣朱明霞王思琛
分類號R48-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URL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公開日期: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調查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及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現況,以探討護士的照顧臨終病人經驗對他們的死亡應對能力的影響。方法:本調查採用橫斷面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在某醫院通過便利抽樣方法以自填式問卷進行,透過438份有效問卷調查,瞭解現時澳門某醫院護士的社會人口學特性、照顧臨終病人經驗及護士自我死亡應對能力的現況。樣本資料透過SPSS 22.0統計軟體下進行統計,並以使用百分比、頻數、平均值、極差、標準差進行社會人口學資料分析,以及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Scheffe檢定進行事後比較以及使用迴歸模型方法進行推論性分析。結果:澳門某醫院護士之死亡應對能力的總體得分之平均分為125.4±17分,在死亡應對能力的維度方面得分最高分是:死亡思考表達能力21.37±3.68分、得分最低是處理失落能力11.22±2.01分。護士的年齡、年資、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的不同在死亡應對能力的維度上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有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護士在死亡應對能力的得分呈顯著高於沒有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的護士(p<0.05)。結論:澳門某醫院護士死亡應對能力得分屆乎中等水準(125.4±17分),其中,護士的死亡思考能力較強(21.37±3.68分),而處理失落能力相對較弱(11.22±2.01分);年齡長、年資高、有照顧臨終病人經驗的護士在應對死亡時的能力表現較好。建議:多層面探討護士的死亡應對能力;為護士提供有關舒緩壓力相關支援性資源和增設臨床護士處理失落能力培訓課程。
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調查
作者吳嘉欣毛愛妹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3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瞭解澳門某醫院護士同理心水平並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今後改善護士同理心臨床干預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在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4期間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法邀請澳門某醫院在職護士進行橫斷面研究,利用傑弗遜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JSE-HP)檢測這些在職護士的同理心水平;對收集的資料運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描述在職護士同理心水平,採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背景特徵的護士同理心水平差異,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採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在職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結果:本次研究派發了324份問卷,回收了318份問卷,308份問卷有效,有效應答率為96.8%,參與研究護士的同理心得分範圍為79-140分(總分為140分),均分為114.40±12.73,佔總分的81.7%。三個維度條目均分按由高到低排序分別為觀點採擇(5.74±0.72)、換位思考(5.68±1.06)及情感護理(5.25±0.67)。多重回歸分析表明護士的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是護士同理心影響因素(P<0.05)。性別、文化水平、是否養育兒女、夜班數及工作部門對護士同理心水平影響無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結論:參與研究護士同理心總體水平相對較高,出生地、年齡、宗教信仰、工作態度、同事關係為護士同理心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對臨床護理管理者制定干預計劃以提升護士同理心水平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