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選單
瀏覽
書名
ISBN
索書號
其他書名
權限設定
語言
部門
位置
文獻類型
課程範圍
適合
 至
是否有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關鍵字
作者 : 伍慧兒總數: 3
澳門大學生網絡成癮與亞健康之間的關係:健康促進生活形態的中介作用
作者高佩儀伍慧兒
分類號C913.5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5.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1年
公開日期:2026年9月1日
指導老師 :伍慧兒副教授


目的:探討澳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網絡成癮、亞健康三者現狀及其之間的關係,識別亞健康的預測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描述性橫斷面研究,以網上電子問卷形式,收集澳門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網絡成癮、亞健康現況之相關數據, 並用SPSS29.0軟件作統計分析。結果:(1)澳門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處於中等偏低水平,健康責任(7.71±2.58)與運動(8.44±2.35)表現最為薄弱,而人際支援(10.95±2.46)及自我實現(10.52±2.80)則相對較高。網絡成癮率50.80%,亞健康狀態占比71%,三個維度中以心理亞健康維度得分(57.58±14.10)最低。(2)亞健康(SHMS V1.0)得分與網絡成癮得分存在中度負相關(r=-0.413,P<0.001);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與亞健康(SHMS V1.0)得分呈中度正相關(r=0.500,P<0.001);網絡成癮得分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存在低度負相關(r=-0.195,P<0.001);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網絡成癮和亞健康之間有部分中介作用。(3)男生的總體亞健康、生理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平均得分高於女生(P <0.05),男生較女性健康。(4)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亞健康保護因素;而非獨生子女、網絡成癮、睡眠不足與高危飲酒則是亞健康的危險因素。結論:澳門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處於中等偏低水平,網絡成癮率逾半,亞健康狀態占比超七成,影響亞健康因素十分多元,須重視並提升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緩解網絡成癮對亞健康的影響,攜手共創「健康澳門」。

關鍵字: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形態;網絡成癮;亞健康
探討澳門2型糖尿病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和血糖控制的關係
作者傅智君伍慧兒陸嘉燕
分類號R587.1-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URL
註釋
含參考文獻.
公開資料
公開日期:2022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1.探討澳門2型糖尿病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現況;2.探討澳門2型糖尿病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與血糖控制水平的關係;3.探討影響澳門2型糖尿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的因素。方法:本研究採用橫斷面調查的研究設計,在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間,經由網上自填問卷及到訪澳門五間長者日間中心,向符合納入條件之糖尿病者收集問卷。主要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個人疾病相關資料和使用漢化版電子健康素養量表,調查電子健康素養現況、使用獨立t檢驗或u檢驗或方差分析來研究影響電子健康素養的因素,以及Pearson二列相關檢驗來分析電子健康素養與血糖控制水平的關係。結果:本研究一共回收了163份問卷,最終有效問卷為98份,問卷有效率為80.9%。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總分27.9分(SD6.69),合格率為35.7 % ;對網絡衛生資訊的應用能力得分17.62分(SD4.30),網絡衛生資訊的評判能力6.83分(SD1.87),和網絡衛生資訊的決策能力3.45分(SD1.08)。其中,網絡衛生資訊的評判能力維度(條目6、7)均分較低。而教育程度、是否曾經尋找健康資訊、及是否知悉糖化血紅蛋白意義者是電子健康素養的相關因素(p<0.05);經Pearson二列相關分析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與血糖控制水平之間未發現顯注相關關係,相關系數r=0.069, p>0.05。結論:本次研究的澳門的2型糖尿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合格率低,網絡衛生資訊的評判能力較低,應用能力維度較高;患者的評判電子健康資訊能力尚有待提高;而2型糖尿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與血糖控制水平之間未發現顯注相關關係。而分析發現患者的教育程度、是否曾經尋找健康資訊及是否知悉糖化血紅蛋白意義者均是電子健康素養的相關因素。對於臨床和社區護理,醫護人員應瞭解患者教育程度與其接納程度而採取相對應的教育模式,對於教育水平高的患者多使用官方醫療網站或平臺來查看健康數據,開設網上技術教學,教授利用搜尋工具尋找有用的健康資訊;同時亦要加強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和評判訊息的能力,使患者能夠有效地獲取、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應用,從而瞭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探討澳門護生的課室專注力與學業成績關係
作者陳嘉麗伍慧兒陸嘉燕
分類號R192.6-553
出版社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出版年2022
語言
Chinese
主題
註釋
含參考文獻.
保密資料
公開日期:2025年9月1日
電子檔僅限本校師生查閱

[摘要]
目的:了解澳門護士學生的課室專注力現況,及其與學業成績間之關係,探討護生課室專注力與其生活習慣的關係,包括:每天進食早餐、每星期運動量、每天睡眠時數和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等。方法:本研究使用「課室學習專注力量表」為調查問卷,于2021年1月至4月通過方便抽樣方法,對澳門兩間護理高等教育機構2020-2021年度就讀二至四年級之護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結果:本澳護生在課室學習表現出的專注力及各維度層面屬於中分組;六個分層維度最高得分是「專注強度」,最低得分是「專注選擇性」。男護生的「專注容量」比女護生表現更佳(Z=-2.04, p<0.04),充足睡眠護生在「專注持續力」表現優於睡眠不足護生(Z=-2.13, p<0.03)。學業成績與課室專注力呈中度正相關關係(r=0.467, p<0.01)。五成以上護生表示“經常”和“從來都會”每天上課前進食早餐;僅有一成五護生表示每星期做中度有氧運動時數能達標準建議;護生睡眠不足7小時占七成以上,而四成七自述睡眠質素為一般;六成八護生有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占五成二表示以社交、影視娛樂及遊戲為主要用途。課室專注力與上課前進食早餐、睡眠質素、運動量、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相關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只有睡眠時數與專注意識狀態呈低度相關(rs=0.209, p<0.01)。結論:本澳護生課室專注力表現與其他地區同類研究之學生相約。在專注分層維度中,睡眠時間越長意識狀態表現越佳,而且獲得足夠睡眠時間,是有效增強專注持續力的因素。而結果顯示課室專注力與上課前進食早餐、睡眠質素、運動量、使用電子產品時數無相關性,說明找出影響相關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而本研究也可作為未來研究課室專注力之基礎。建議:(1)養成期之青少年階段開始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教育,增加睡眠時間;(2)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訓練方法三方面訓練護生提升專注力,如教師主導組成學習小組確立學習動機、舉辦培訓班等。